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宜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2)

时间:2022-01-22 10:54来源:毕业论文
本文以宜兴为例,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本文以宜兴为例,在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基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区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预测,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和建议。

2  宜兴市概况

2。1  自然环境

宜兴市位于31°07′~31°37′N和119°31′~120°03′E之间,位于江苏省南部,总面积为2038。7km2 (其中太湖面积208。7km2 )。宜兴市地处沪、宁、杭等三市的连接中心,其东南毗接浙江长兴,往西南是安徽省广德,西部接溧阳,西北为金坛市,武进位于北面。图1为 宜兴市区位图。

图1 宜兴市区位图

宜兴市域内地形地貌多样,地形南高北低,南部是天目山余脉为主的丘陵山区,北部地势平坦,以东是太湖地区,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

宜兴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降水丰富,降水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4]。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200mm,平均气温15。6℃,最热月均温约为28。4℃,无霜期约240天,热量条件良好,平均日照百分率44%,相对湿度81%。论文网

宜兴市地面水、地下水丰富,河流呈网状分布,有河流215条,其中主干河14条,总长度约为1058km,区内有自然水域约30个(不含太湖)。山地岗丘、平原与水域(不含太湖、滆湖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22。4%、60。9%、及16。7%,水域总面积约达20万亩。此外,还拥有20座水库,总容量约为1。26亿m3,水质良好。

2。2  经济社会

宜兴简称宜,古称“荆邑”、“阳羡”。历史上形成了 “宜城+丁蜀”的双城构筑,其中宜兴市中心有团氿、东氿两大水域,包括蛟桥河、南虹河等水系;而丁蜀区则存有莲花荡、分洪河等水系[5]。市内遍布青山绿水,构成了宜兴山水城市特色。近年来生态环境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宜兴市现有两个国家级的工业开发区——宜兴环科院科技工业园区、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一个省级的开发区——宜兴陶瓷产业园区,4个街道14个镇246个村及89个社区居委。2015年宜兴区域总人口达107。73万人,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增长,全市年末常住人口有125。81万人。近年来宜兴经济社会呈加速发展趋势,常住人口也在逐年递增。

宜兴在沪宁杭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近年来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迅速,产业转型升级迅速,在经过由乡村经济集资的资本积累的过程后,工业方面建设不断加快。在“十一五”期间,GDP增长迅速,人均GDP更是突破8000美元。随着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资金转移,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占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宜兴市经济发展特点是:(1)农业区域呈现特色化发展,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完善,服务业发展迅速,第三产业的经济收益逐年递增,发展层次步步提升。(2)园区建设欣欣向荣,工业经济蓬勃发展。二十世纪末宜兴就注重发展工业创意园,其中环科院到了国务院授予的高新技术园称号,获得了国家科技部和环境保护总局的共同支持[6]。

3  宜兴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

3。1  水资源特点 

宜兴市水资源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5。12×10^8 m3,主要由本地径流、过境水和地下水三部分构成[7],如表1所示。

表1  宜兴市水资源结构

水资源类型 资源量

本地区域径流 6×10^8 m3

过境水补给 宜兴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其可持续利用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75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