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二元结构对城镇化的阻碍
城乡二元结构割裂了城市与农村,形成了工业化为主的城市与自产自销小农经济为主的农村相结合。与此同时,城市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拥有一套完善的公共设施和制度,市民生活品质高。农村交通闭塞,经济落后,公共设施不齐全,就业岗位少,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老人和儿童等无劳动力人群留守于农村。在城市二元结构中,城市发展抽离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农村居民获得城市户籍却受制度影响,步步受到阻碍,阻碍了我国城镇化进程。
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到中小城市,使得中小城市成为城乡一体化的联结点。不仅如此,还在中小城市大力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中小城市的周边转移。城乡二元结构逐渐消除,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一体化、均衡化,缩小城乡差距,合理配置资源。同时革新户籍制度、医疗养老保险制度、土地制度、行政管理制度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使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样发展的权利。
2.产业结构对城镇化的动力作用
中国很多城市以消耗物质资源为基础如煤和树木,从而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数目,带动城市的繁荣。可是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居民意识到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追求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伴随着物质资源日益枯竭,城市的发展到了后期,不仅经济发展不上去,环境也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这时候人们才意识到,城市的发展应该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路径。
因此,为了响应新型城市化的战略,城市因积极推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强化环境的监督问责机制,大力扶持绿色产业,从而减轻因粗放经济带来的环境破坏的后遗症,走节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时将城市依靠物质资源为主的发展转向依靠科技的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改进为主的发展策略,由依靠第二产业逐渐向依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兼顾,从而达到协调带动全面发展。如,有着“百年煤城”之称的鸡西,发展的后期进行了产业优化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清洁高效产业比重,使高效节能产业占据整个工业比重五成,鸡西的经济发展呈现上升趋势,而且大力发掘环保能源取代煤炭资源,发展低碳循环经济。
3.农村“沉睡资本”对城镇化的影响
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直忽视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较为滞后,农村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处于“四化”的短腿地位。农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相对滞后的农业政策和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体系导致农业生产动力不足。农业发展滞后也使大量人口流向城市。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们更加注重农村经济建设,挖掘农村经济潜力,释放新动力。“努力创新农村产权制度,通过建立农民产权意识激活农村现有资本,完善农业发展保障制度,为农业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吴群。新型城市化之路[J]。现代经济探讨,2014(10)。]同时农业的发展要依靠创新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劳动者素质,激活农村“沉睡资本”,为推动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当前中国城市治理的现实困境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旧有的行政模式面临着新时代的挑战。由于缺乏完善的治理措施和落后的城市治理政策,导致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利益主体相互冲突,一些城市问题凸显并愈演愈烈,成为我国城市治理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文献综述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治理转型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8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