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实验调查选择红古区作为研究对象,红古区地处黄河中上游,通过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来进行工作,此研究区域在黄河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兰州市作为西北经济发达地区,不仅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更是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其水土资源的综合治理不仅对宁夏、甘肃、陕西,甚至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都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2]。
2 研究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红古区概况
红古区位于兰州市的远郊区,地处兰州市的西南部,东边是西固区,西面是大通河,南接湟水河,北边是黄土山岭与永登县,其中有些地区地处大通河的下游。红古区总面积约莫有567。66平方千米。红古区整个地形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沿大通河、湟水河呈东(偏南)西(偏北)峡长走向。总地势是北部环山[3]。
红古区地处大通河、湟水河的左岸。湟水河属于黄河首级支流,在汇入大通河前的平均流量约为56。13立方米/小时,其河道长大约为62千米,多年的水流平均量达到146。63立方米/小时。为了治理红古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和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国家和当地政府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来进行水土保持。实施了退耕还林和封山绿化等一系列恢复性措施,但是防治措施的效果到底如何,尚且不得而知。同时随着国家新农村政策的实行与开展,给该地区的水土维护工作带来许多消极的影响。因此今后水土保持布局方法等这些都是政府和社会所关注的大事[4]。所有这些只有通过及时和准确的调查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和判断。
但是红古区对此方面调查开展的较晚,因此技术水平不高,以往观察短,获得的数据真实性及准确性不高。因此采用传统的方法来解决红古地区的侵蚀面积、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现实的。新一轮的土壤侵蚀调查迫在眉睫。
2。2 GIS和RS对土壤侵蚀研究的技术支持
土壤侵蚀由于其严重的危害性,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早期的土壤侵蚀调查主要采用人工调查的方式,通过在野外进行大量的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完成。这种方法非常浪费时间、浪费人力、浪费财力的,并且结果的准确度较低,主要应用于小规模范围内的土壤侵蚀调查研究。但对于大规模范围上的土壤侵蚀调查研究,基于其机理的复杂程度和影响因子的数目众多,所以需要的数据量是十分庞大的,因此按照传统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方法,在短时间内对土壤侵蚀的状况进行真实可靠的调查评价十分困难,甚至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探索能够快速获取空间数据并准确提取土壤侵蚀影响因子的地学分析技术方法尤为重要。
与传统的土壤侵蚀调查方法相比,卫星遥感技术在获取大面积的地形、植被和土地利用等信息方面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能够同步实时获取大区域范围的地表覆盖信息,拥有时间短、花费少、及时性、动态性强等优点。地理信息系统GIS和ENVI则能够很好的显示、分析、处理和管理大量空间数据。它使得图形显示更加直观简洁,空间数据查询、更新和存储更加方便快捷[5]。
GIS和ENVI的发展,为区域土壤侵蚀的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使宏观尺度上的土壤侵蚀预测预报很快成为可能。遥感技术不但为土壤侵蚀的动态监测提供了先进且有效的数据更新方法;而且ENVI的强大空间数据分析和提取处理功能则使土壤侵蚀因子的提取和土壤侵蚀强度的划分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大大地减少了人工判定的失误。总之,使用GIS和ENVI软件对研究范围上的土壤侵蚀程度进行操作研究分析,不但能够迅速精准地对土壤侵蚀状况作出正确的评价,而且减少了大量的野外工作量,同时在工作速度和效率上也有提高,并且精度也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不但有利于从宏观的角度掌握区域土壤侵蚀动态的演变过程及其空间分布情况,而且未来对区域上有关土壤侵蚀动态的监测和评价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遥感是对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的先进和有效的技术手段。水土流失主要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过程,因此受到多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与土壤种类、地貌种类、植被种类、土地利用种类和水系分布等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植被覆盖度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能使用航空遥感卫星记录下来的,并通过提取计算获得这些大规模区域的信息,因此自从70年代以来,专家和各类学者们就开始使用航空卫星遥感知识来进行关于土地侵蚀方面的调查[6]。 基于TM影像数据对地区土壤侵蚀度分析以兰州市红古区为例(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89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