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交通违法行为与个人信用状况挂钩
郑州市发改委将联合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交通 违法、交通事故等交通管理各项内容纳入市民积分系统,研究出台分类分级管理 办法,使交通违法行为与个人、企业、单位的信用状况挂钩,增加交通违法成本, 提升公民的交通文明意识,探索建立交通违法与单位评优、文明奖发放挂钩等制 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交通违法行为,仍将面临严厉打击。对于次数较 多、影响恶劣的交通违法行为人及车辆,将予以曝光。论文网
(二)郑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困境
1。城市规划问题 (1) 路权分配不均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城市给予了机动车过多的路权,郑州也不例外,例如双 向四车道的城市干道,都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只能跑到快车道上抢路。而一些 非机动车道上,非机动车只剩下十几厘米的通行空间。例如郑州市与职工路城东 路之间商城路路段,非机动车车道标线不明显,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常常挤在同一 车道行驶。再比如,航海路与碧云路南北路段,非机动车车道上停满了机动车, 导致电动自行车“无路可走”。这些都是非机动车遵章行驶的阻力。近年来,郑 州已经陆续施划出大批非机动车道,取缔非机动车道上的停车位,改善城市“慢 行系统”,让人、车各行其道。
(2) 缺乏统一的城市规划
郑州地面交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高架桥、地铁线不断增加,城区道路施 工,围挡圈起来,主干道关闭,各种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又一锅粥地堆在路 上了。例如郑州市京广南路路段,马路两侧施工占据了非机动车大部分车道,只 给非机动车留了 1。5 米左右的空间通行,再加上京广南路本身路面坑坑洼洼,使得 电动自行车更是寸步难行。郑州市交警三大队车站一中队队长王杨形说:“交警 整治改善一个路口的交通秩序,需要半年、一年时间,毁掉它只需要一个围挡!” 因此,王杨建议,在道路施工时,需要更科学的规划,尽量不牺牲现有交通。
(3) 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问题
电动自行车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多乱象,归根结底是其背后有着大量的市场需 求,因此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目前,郑州公交密度在全国名列前茅,地铁线路
也不断增加,但是还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从小区到公交车站的距离,让一 大部分市民放弃了公交地铁,选择电动自行车出行,很多城市提倡地铁过社区, 公交开进地下车库,真正融入到小区里,这样市民就更乐意低碳出行了。
2。电动自行车驾驶人法律意识薄弱 (1) 电动自行车违法违规成本低
城市中不少违法违规行为屡见不鲜:电动自行车随意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随 意变道与机动车抢车道、逆行行驶、闯红灯、超载带人;酒后驾驶电动自行车等。 交通违法成本不高,让一些电动自行车驾驶员为所欲为。交警处理电动自行车违 法违规的主要方式还是以教育、警告、罚款为主,这些措施让有些驾驶者不以为 意,缺乏有效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很难引起驾驶者的重视。如此一来,电动自行 车驾驶人的守法意识就很难被唤起,也就很难在郑州市形成遵守交通法规的良好 氛围。由此可知,处罚力度不足是诸多违法现象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之一。
正因违法成本低与交警执法成本高的双重因素,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政府管理 电动自行车失序现象的发生。治理非机动车违法问题的关键,还是提高公民的交 通守法意识。
(2) 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 郑州市与南宁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比较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90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