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微胶囊化技术对精油抑菌行为的影响(4)

时间:2021-12-02 21:15来源:毕业论文
1。1。4 化妆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非发酵型革兰阴阴性杆菌,这种细菌专性需氧,需在25-42℃条件下才

1。1。4 化妆品中的铜绿假单胞菌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非发酵型革兰阴阴性杆菌,这种细菌专性需氧,需在25-42℃条件下才能有效的生长。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的致病菌,患有代谢性疾病、血液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时极易感染本菌。特别是术后伤口感染,烧伤肌肤感染,情况严重者甚至造成死亡。化妆品使用者分布情况复杂,如果带有铜绿假单胞菌的化妆品被易致病人群使用,将会造成严重安全事故,所以严格控制和灭火铜绿假单胞菌是化妆品生产工艺中不可忽略的一环。[7]

1。1。5 化妆品的细菌总数

化妆品的细菌总数是指1克或1毫升化妆品产品中所含的活细菌数量。进行该指标的检测是为了鉴定和评价在化妆品生产过程中从原料选取、加工工艺、生产设备、灭菌抑菌、保存贮藏,到生产人员的卫生状况、健康状况的综合指标。通过该数据可以对整个化妆品生产过程中细菌感染情况进行量化评估。

1。1。6化妆品中的霉菌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统称,霉菌在潮湿温暖的地方比较容易生产和传播,化妆品恰是霉菌生长的完美的温床,化妆品中常见的霉菌有三种:毛菌、曲霉及根霉。曲菌因为具有分解蛋白质等复杂有机物的能力,常常利用于酿造业和食品加工,但是曲霉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产出毒素,比如黄曲霉素就会造成人畜死亡,同样毛菌和根霉也会在分解物质的同时产毒。如果化妆品中不对霉菌的菌落数加以控制,霉菌不仅会使得化妆品中产生霉点和黑斑,还会产生对消费者健康存在隐患的毒素,所以化妆品对于霉菌的灭活和抑制同样非常重要。[9]

1。1。7化妆品中抑菌剂

    抑菌剂就是可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的特殊物质,这种物质或许不能杀死细菌或者完全阻止其生长,但是可以一定程度的使得细菌正常生理活动受到抑制。抑菌剂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种,人工合成的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升,天然的抑菌剂更广受消费者喜爱,大多数精油都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有些精油抑菌具有专一性,仅对个别种类的细菌有效,但是很多精油具有广泛的抑菌效能,比如丁香精油就具有优异的抑菌性能。对精油在化妆品中有效使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关注,再这个领域的进展也表明其价值。

 1。2 微乳液技术的概述 文献综述 

1。2。1微乳液的概念

微乳液(microemulsion)是一种具有透明或者半透明、低粘度、热力学稳定、各项同性的体系,由表面活性剂、水相和油相按照一定配比形成,其粒径分布在1-100nm之间。微乳液的结构由Hoar和Schulman(1943)首次发现。微乳液的稳定性能极好,即使在离心机中使用100g的离心力进行水相和油相的分离,也不会出现油液分离的现象。微乳液与水相的可混溶性也极好,可以将其与水按照所需浓度进行稀释而不会出现不溶或者分层的现象。微乳液体系的形成常常还需要引入助乳化剂,一般为极性有机溶剂,如醇类。

1。2。2微乳液的分类及优势

微乳液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水包油(O/W)型、油包水(W/O)型和双连续型。以油相作为分散相,水相作为分散介质的混溶体系被称为水包油(O/W)型微乳液,以水相作为分散相,油相作为分散介质的混溶体系则称为油包水(W/O)型微乳状液。

与普通乳状液相比,微乳液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其一,微乳液的分散体系更小,乳液的分散体系大致在毫米级别,而微乳液的分散体系可以带到纳米级别,这样使得微乳液的透明度比较于乳液更具有光透性;其二,微乳液的稳定性更好,在离心条件或者长期静置的情况下,乳液会出现油水分离而分层,但微乳液却不会出现分离的情况;其三,微乳液的混溶性更好,高浓度乳液进行稀释时不能有效的混合,而高浓度的微乳液在稀释过程中混溶性质更好;其四,微乳液化技术可以进行有效的增溶,使得体系能溶解更多的油相,而乳液在达到高浓度时就会出现饱和状态,无法再溶解油相。[11] 微胶囊化技术对精油抑菌行为的影响(4):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58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