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化学论文 >

微胶囊化技术对精油抑菌行为的影响(5)

时间:2021-12-02 21:15来源:毕业论文
1。2。3 微乳液的机理 微乳液是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形成的产物。首先将水(电解质水溶液)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均质,但

1。2。3 微乳液的机理

微乳液是油相、水相、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增溶作用的形成的产物。首先将水(电解质水溶液)和助表面活性剂进行均质,但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的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时,体系形成胶束,在这个时候加入一定量的油相,油相的增加,就会使得胶束中因为增溶作用在溶胀,从而形成微乳液,因为增溶作用是自发进行的,所以微乳液的形成也是自动形成的。微乳液的形成机理,也就是胶束增溶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3] 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1)混合膜理论

油相和水相本来会形成不溶的界面,但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两者相互吸附而形成混合吸附膜,混合膜的存在使得油相和水相的界面张力减少到负值,而表面张力不存在负值,所以油水两相就会在界面进行混合,突破原来界面的表面压力,形成混合相。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就是降低油水两相界面的表面压力,同时提高界面的透过性,使得油水两相的混合更加容易,形成的微乳液更稳定。

2)双重膜理论

在单层混合膜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双重膜的理论。混合膜具有两个界面,界面两侧分别为油相和水相,在油相、水相的表面张力和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表面压力的共同力场作用下,最终决定了界面弯曲,形成更加稳定的微乳液体。所以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的性质决定了乳化类型。

微胶囊化技术对精油抑菌行为的影响(5):http://www.youerw.com/huaxue/lunwen_858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