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關于加强80后高校教師師德建设的思考【3456字】

时间:2023-02-11 08:46来源:毕业论文
關于加强80后高校教師師德建设的思考【3456字】

摘要:

80后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在师德修养方面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和特点,但同时又存在一定问题。


摘要:

80后高校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生力军,他们成长在改革开放年代,在师德修养方面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和特点,但同时又存在一定问题。文章从80后高校教师个性特点与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出发,提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途径。

关键字:高校教师;80后;师德建设。

论文网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是高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80后高校教师数量逐年增加,在高校教师之中的比重也随之提高,他们已成为各校教师队伍的生力军。因此,加强80后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尤为重要。

180后高校教师的特点。

1。1思想敏锐学习能力较强。

80后高校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能够较快地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同时,他们大多学历层次较高,具有硕士。博士学历,在经过了系统的知识学习和专业训练之后,基本都具备完整而扎实的知识理论体系。因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种现代化教育设备,并利用互联网等方式和这个世界保持着同步的发展,将学科前沿知识传授给学生。另外,他们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更好地与学生交流和互动,如通过QQ。电子邮件和微博等方式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问题和困惑。

1。2重视自我个体意识较强。

绝大多数80后高校教师有施展才华。干一番事业的愿景,有实现个人人生价值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受成长背景的影响,往往使其想法过于理想化。自我化,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过于空。大,从而使其理想脱离于实际工作。一些教师自我意识较强,偏重自我价值的体现,脱离集体主义观念,将个人的人生规划脱离集体组织的培养和团队协作,过于讲求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提升,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和奉献精神。

1。3压力较大渴望获取成功。

8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毕业后面临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时期,与老教师相比,无论是在工作。生活。学习上,存在许多实际的困难。同时,社会上的一些拜金思想和社会价值取向的转变等现实情况也对80后教师的价值观造成不小的冲击,带来一定的压力,如经济。住房。子女上学。晋升,常常使他们倍感压力,无所适从。但同时他们又有强烈的进取心,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取得突破,获得成功,得到认可,从而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1。4关注社会社会责任感欠缺在描述。

80后青年人的许多语言中,总会被加上各种复杂的定语:残酷。颓废。叛逆。成功。自我。放纵。另类。轻狂。缺乏责任[1]。大多数80后教师生活道路比较顺畅,基本上没吃什么苦,是其家庭的核心和关注点,因此,部分人自我意识较强,欠缺社会责任意识。但如因而否定这一代人则有些失于偏颇和不合情理。80后成长于中国社会巨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期,大部分处于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使得这一代人的价值观与前辈相比发生了相当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社会规范和意识受到了冲击。但是在深层思想价值观念上并没有变,社会的多样化,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使得80后更加关注社会。

2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伟大征程中,肩负教育工作的教师在科教兴国战略中,显示出尤为突出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育人主体的高校教师,尤其新生代的80后高校教师,因其师德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和深远的影响性,所以其师德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

80后高校教师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容易接受外来文化,受西方资本主义思想影响也较大,部分80后高校教师道德观和价值观不可避免地发生改变,忽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和所承担的义务,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从而导致师德观念的淡化。

此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客观社会大环境影响下,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80后高校教师在某种程度上也出现了师德意识淡化。以上情况,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

3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建议。

3。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协调发展。

胡锦涛总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师德建设中必须以教师为本[3]。在工作中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解决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们应该熟悉80后的个性特征,掌握他们的职业特点,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要,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利益,并以此为根据制定出台人性化的政策及文件,将师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同时,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也应全面发展,在对他们进行教师道德培育时,不但要向他们宣传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也要引导他们树立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的教育理念。此外,还应注重80后高校教师师德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他们德才兼备,适应21世纪新环境下社会_高校_学生所需要的道德要求,以此实现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的和谐及可持续发展。

3。2以优秀教师为典范推动80后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80后高校教师师德培养,除了理论教育,还需重视榜样的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更要以身作则,带头示范,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道德楷模[4]。同时,要以优秀教师为典范,以点带面,推动80后高校教师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如利用校报。宣传栏。广播。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和倡导优秀师德典范,营造良好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氛围。此外,也可给80后高校教师安排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实行像传统中医一样的师带徒模式,从专业知识及技能到师德进行全面的指导工作,使其在业务能力提升的同时,感受到教书育人这一职业的乐趣和荣誉感。激励更多的80后高校教师树立牢靠的职业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在不断提升业务水平的同时,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不断完善自我,实现教师价值的体现和提升,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3。3以传统文化为先导塑造80后高校教师优秀的师表典范。

通过五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崇德重教“的重要思想,特别重视人的学习和教育。道德及精神境界的完善和提高。无疑,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是师德的根基和源泉,而加强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是弘扬优秀传统和优良思想道德的重要方面[5]。

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我们可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营造尊师重教。为人师表,奋发进取。锐意创新,关爱学生的和谐校园环境[6]。

另一方面我们要善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中,融入到现代高等教育中,尤其是师德建设和教育理论体系中去。进一步促进80后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塑造既具有传统特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师表典范。

3。4以80后需求为出发点努力为青年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条件。

80后高校教师出生和成长于改革开放年代,社会物质生活极大提升,加上多为独生子女,使得他们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砺和锤炼,造成部分80后高校教师缺少艰苦奋斗的精神,意志薄弱,精神追求缺失。工作上他们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职称职务的晋升,生活上住房的紧张,收人的相对较少等等,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对自身精神价值完善的重视。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应以人为本,以其需求为出发点,如大力建设廉租房或周转房解决住房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以提升教师的团队意识,营造积极向上的学术和思想氛围等,减少其后顾之忧,树立良好的职业理想,努力为80后高校教师全面发展提供条件,为建设优良师德打下氛围基础。同志曾经指出: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给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7]。学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深入到80后高校教师中去,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实际困难,把解决教师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使其在学历层次。业务能力。学术水平上更好更快地提高。

4结语。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80后高校教师作为高校未来发展的主力军,其师德水平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先导,以80后高校教师特点及需求为出发点,遵循职业道德建设的规律,将80后高校教师师德建设落到实处,树立社会公认的良好形象。

参考文献[1]课堂内外编辑部。80后与90后的对话:青春因为梦想而美丽[J]。课堂内外:高中版,2006(12):4。

[2]中央文献研究室。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3]王庆华。以人为本是师德建设的根本__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为例[J]。辽宁行政学报,2008(2):157。

[4]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教师[2005]1号)[S]。2005-01-13。

[5]王敏。关于强化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1(25):261。

[6]陈贤春,李坤寅。以传统文化建设为中心,加强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0(4):350-351。

[7]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

關于加强80后高校教師師德建设的思考【345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25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