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理论在实施高校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运用
21世纪是社会各方面取得大发展的世纪,同时也是社会竞争进入白热化的世纪。随着终生教育等思想的涌动,以及对高校学生的不断扩招,对高校学生的要求也不断提高。除了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网高等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掌握科研方法。思路,提高分析。动手能力,从而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因此,推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的有效实施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激励理论是在个体具有需求和动机的前提下,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施加外部条件或状态影响,使人产生一定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挖掘人的潜能,使人的行为受体产生最大的收益和效率的概念和原理体系。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实施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学生在激励的作用下,通过参与竞争性的学习或科研,完善自我的意志和品格,提高自身的智力,增强自身的体力,获得超越生存需要层面的更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自人际关系学说诞生以来,管理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就对激励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丰硕的成果,提出了许多激励理论。对这些理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纳和分类。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分类方法是按其激励的侧重点及其行为关系的不同,将各种激励理论划分为三大类型: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和强化型激励理论。
内容型激励理论着重对人们的需要内容,结构特征及其动力作用的理论进行研究,它是研究激励的基础――需要“的有关理论,主要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奥尔德佛的ERG(生存。关系。成长)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理论与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过程型激励理论着重研究如何由需要引起动机,由动机推动行为,并由行为导向目标的理论。主要从激励过程的各个环节去探索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试图通过弄清人们对付努力。取得绩效和奖酬价值的认识,以达到激励的目的。主要包括: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设置理论。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等。
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强化型激励理论,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若对他无利,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激励的目的正是为了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改造和修正。强化理论揭示了行为塑造与修正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何有效的运用奖惩激励法。
各种激励理论内容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就激励的原理和过程而言,大体是一致的。用公式表示为激励程度=期望值×效价“。在激励过程产生后,为了提高激励程度的水平,就必须对组织个体的期望值和效价进行提升。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学生培养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可以系统的实现目标导向功能和发挥目标推动作用,帮助学生确立价值最优化目标,在满足其个性化要求的基础上,使个人理想和现实追求相一致,并达到个人职业生涯教育阶段的目标,在实践中使价值目标具体化,并对目标不断延伸和扩展,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高校学生作为知识型个体,其需求除基本生理需求外,在生活观念上更多地表现为期望通过深造,取得高学历身份优势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更多地获得社会尊重;在精神层面上,通过汲取和积累知识,实现追求精神享受,满足身心愉悦的需求,在参与知识创造的过程中,同时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目前,虽然各高校对学生培养已有一些激励机制,但效果却不十分理想。许多学校通过建立多种奖学金以及建立各种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奖励和管理,同时,尽管绝大多数学生都有着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学习及工作中出现了放任自己。缺乏个人独立思考。学习动机不纯。对待学术和道德问题不严肃。考试中作弊。抄袭他人论文等不良现象;同时也由于没有建立起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得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甚至产生了高校学习无用论等错误思想。
因此,高校学生教育培养工作仍需要不断完善,要解决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除教育观念亟待变革外,建立完善的竞争淘汰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三。重视价值激励。期望激励。目标激励和公平激励
1。价值激励为先
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在正确的价值观基础之上的。人生价值观是对行为认知和形成动机产生影响的先导因素,是物质客观世界在精神世界上的具体化表现形式,也是确立理想。观念。信心和目标需求的内生性基础因素。意识决定形态,一个人掌握知识的不同,会有不同的理念,也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动机。构建积极的认知体系与客观环境,对个人成才动力系统有较大的推进作用,也是人才成长的精神动力源泉。因此,学生建立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价值追求是个体需求的理性升华,也是接受教育的基本动力。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能力的制约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受过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影响,也会受新知识与旧知识更迭变换的影响,知识的摄取量对价值观念有导向性,重视激励手段对精神层面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对激励机制健康有效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期望激励为重
根据期望理论推断,成才的成功率与目标期望值和非智力因素成正比,目标期望值越高,动机越明确,兴趣越大,情绪越高,感情越投入,学习动力越足,意志越坚定,成才的成功率越高;成功率越高,发展越快,对社会贡献也越大;贡献越大,实现的成功机会(概率)就越多,展示才能的机会也就更多,个人价值越能得到体现,需求也越能得到满足。在正确价值取向指导下,期望因素对引导学生学习和研究兴趣,指导目标追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以强化个人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3。目标激励为本
从激励的效果看,建立明确的学生培养目标是非常重要的。目标的制定要遵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的目标优于空泛的目标,即学生培养目标的明确性;一定难度的目标比随手可得的目标要好,即目标难度要科学适度;建立的目标要增强实现目标者的责任心,即目标责任心要清晰;实现目标者接受目标将提高实现目标过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提高努力的程度,即目标可接受性。
在培养目标实现的过程中,培养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教师的支持和学生个人能力于个人特点。因此,学校各级部门和教师必须为学生实现目标创造条件,如做好后勤支持。能力培训。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来提高并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目标实现后,应让教师和学生等各相关方获得满意的内在和外在的回报。内在的回报主要是工作本身带来的,外在的回报主要是工作以外的因素所带来的,如表扬。奖励。晋升等。
4。公平激励为要
激励机制必须公平。公正。公开。要使得激励效果达到最优化,在激励机制的实施中要注意公平。依据亚当斯(Adams,1965)的公平理论(Equitytheory)观点,人们对回报是否满意是个社会比较过程,满意的程度不仅取决于绝对回报,更取决于相对回报;相对回报进行比较的结果会使人们产生公平感或不公平感;不公平感会造成人们心理紧张和不平衡,会导致产生消除紧张的行为。确定自己所获得的回报是否合理,结果直接影响其今后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学生的精神需求大于物质需求,学生教育管理的重点主要应以精神激励为主,注意激励深度和幅度,着重激发学生的成才热情。但是对学生给出的激励回报“,不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都必须符合三公“原则,才能实现激励目标,取得激励的预期效果。因此,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并完善激励监督机制,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四。激励理论运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人们在运用激励理论进行实际操作中,仍遇到不少问题,没能使激励的效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这是值得思考和改进的。在实际的应用中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激励方法种类进行正确选择
在高校学生培养工作中,如果只以单种激励方法单兵作战,不但不能形成各种方法间的统一,也不能使它们有机地配合起来。互相支持,反而会在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时候,产生各自为政。互相抵触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激励方法进行分析与选择,选定主要方法和辅助方法;要对各种方法进行定位,确定各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建立激励方法应用体系。实现统一的指导思想。
2。要正确把握激励的度“
依据强化型激励理论,正确使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积极强化的运用可以促进学生积极的。乐观的接受培养机制,使得学生培养方案得以增强;消极强化的合理运用可以起到克服错误。惩前毖后的作用,是积极强化的重要补充。但鉴于消极强化具有一定的消极作用,在思想教育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会使个别同学产生逆反心理和挫折感,因而应该慎用。在学生培养机制的实施过程中应用激励行为时应该把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以积极强化为主,消极强化为辅。
3。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估。反馈与调整机制
运用激励理论实施高校学生培养机制过程中,评估。反馈和调整是使激励理论的应用进入良性循环的保证。评估工作的重点是比较选择的激励理论,分析激励方法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中运用的效果,找出偏差的原因,进而对激励机制进行调整和改进。评估涉及的内容包括:应用广度。应用频度。应用规模评估;应用深度。应用功能。流程优化评估;应用效果评估等。反馈和调整是激励方法在学生培养机制投入应用后,依据学生需求和环境的变化,对激励机制的运行和流程进行日常性的补充。改进和优化。在完成上述工作中,收集有效的信息是至关重要的。为此,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在信息调查工作中要注意信息收集的全面性。适用性。正确性和及时性。同时,为了保证信息反馈的顺利进行,还必须努力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将反馈机制的建设与民主建设结合起来,建立一种高效。透明和开放的广纳贤言的机制。
激励理论在实施高校学生培养工作中的运用
激励理论茬实施高校學生培养工作中的运用【394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6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