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課的实践探索【2933字】

时间:2023-02-16 22:25来源:毕业论文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課的实践探索【2933字】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微媒体,是新时期网络科技发展催生的新型传播与互动新媒体。微信及微博则是微媒体的两大典型代表,为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微媒体,是新时期网络科技发展催生的新型传播与互动新媒体。微信及微博则是微媒体的两大典型代表,为大众所熟知,运用,并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日常行为。交往方式。学习态度。工作环境等。

一。微媒体的传播与互动特点论文网p>

1。传播即时性

传播即时性是微媒体别于其他传统媒体或一般网络媒体的重要特点。因其微“,更易于在短暂时间内实现信息的传递共享。用户编辑发送的信息内容,可在瞬间得到传播,实现一对多“,点到面“的信息传播与交互。紧急事件。正面信息等如果能在微媒体中得到良好的传播与互动,则微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将凸显其积极作用。然而,一旦信息有误,谣言散布,那微媒体的即时性特点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加速谣言或误导性信息的扩散。

2。分享便利性

微媒体自身具备的发送。转发。评论功能,决定了其具备分享便利性特点。任何一则编辑发送的信息,都可以在用户之间,好友之间实现分享,这是微媒体别于其他媒体的又一突出特点。在传统媒体运用过程中,参与者更多是处于被动位置,接收。观看。了解相应的信息,阅读报纸。观看电视。浏览网页等,用户均需借助其他方式间接地与他人分享。微媒体的优势则在于可即时在系统中进行分享,个人向粉丝“,朋友圈“范围的信息分享,也实现了信息瞬间由点及面“的快捷分享。这种分享便利性迎合了新时期人们对于交互工具的选择要求,生活节奏在加快,便捷的工具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3。参与自由性

微媒体是在一定的网络空间范围内,用户进行言论发表。信息传播。互动交流的平台,参与者可以自由参与。在法律规范及道德准则范围内,微媒体的自由度远远大于传统媒体,用户可根据自己意愿随时发布信息,好友也可根据自己意愿进行评论,发表观点,表明态度。在报纸。电视。网站等平台中,参与者的言论发表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审核环节,其周期较长。手续繁琐。几率小,因而,自由度远远不及微媒体。然而,微媒体参与自由性大在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信息的严谨性。逻辑性及真伪度等,要远远弱于传统媒体。绝对自由容易引起混乱,引入规范准则,相对自由才能更好发挥微媒体的优势。

二。微媒体运用于高校思想理论课中的不足

1。把关缺失,信息真伪优劣难辨

微博。微信系统的信息传播较之传统的媒介,更为简单快捷,平台信息的发布缺乏一定的监管和审核。把关人“的缺失使真伪不明。优劣未定的信息直接传播分享。而微博微信平台的瞬间快速传播特点对此也起到一定的推力作用。在信息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热情大,然而,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大学生的是非判断标准及道德评判标准尚未完全成熟,这容易导致大学生在信息筛选过程中遇到阻碍,评判错误,真伪难辨。把关缺失,没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标准,导致微博。微信中信息良莠不齐。

2。互动自由,教学可控性被弱化

微媒体参与者在一定朋友圈范围内,对某一信息内容进行阅读。转发。评论等操作时,可不受限制,自由发挥。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教学方式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在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传统课堂中,教学的可控性远远强于利用微媒体进行学习探讨。在微媒体互动过程中,学生可通过微博。微信信息的传递共享,表明自己的观点,增强自己的话语权。教师与学生之间地位平等,教师难以像在传统课堂中一样,把控学生接收的信息内容,限制学习时间,引导学生思考方向等。而是与学生一般,在互动过程中平等对话,共同充当学习者。探讨者。在微媒体环境下进行学习,固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被弱化了的教学可控性则加大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对于教师的能力素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3。理论知识易被娱乐化

高校思想理论课无论以何种方式传授知识,理论内容终归是主体内容,其他的图片,案例。视频。生活话语讨论等都属于教学的辅助内容。微博与微信属于新兴网络媒体,渗透在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生活中。作为社交工具,微博微信承载的娱乐功能显而易见,这也是微媒体大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将思想理论课内容渗透于微博微信平台中,夹杂于其他娱乐性内容中,容易导致理论知识被娱乐化,一方面,削弱思想理论知识的严谨性,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所影响。此外,青年群体在网络上会形成一定的网络话语并不自觉地加以运用,而如果在思想理论课学习与讨论过程中同样采用不规范的网络话语,也会促使理论知识被娱乐化,减弱教学效果。

三。师生理性微参与“,突破高校思想理论课困境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增强自身媒介素养

美国传媒素养研究中心将媒介素养定义为:人们面对传媒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制作能力以及思维性回应能力。①在信息化时代,只有教师增强自身媒介素养,才能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运用微媒体传播教育信息。增强教学互动。甄别网络信息,从而提高教师及学生的批判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思想理论课的积极性。思想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的养成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网络热点信息的筛选能力。筛选社会焦点事件,结合教学内容,将其转化为教学资源;(2)批判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对于信息的判断由于受到年龄。学识。阅历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偏差或片面;(3)信息规范传播能力。教师应当具备规范传播信息的能力,才能将不合理。不科学的信息拦截在教育的互动参与中,减少大学生受到的不良影响。

2。大学生增强自身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

在大学生日常微媒体参与过程中,娱乐性参与占绝大部分。因而,要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渗透在大学生的微媒体参与过程中,需要大学生增强其自身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化娱乐性参与为学习性参与。学生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一方面,需要教师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起到引导与组织的作用。以微媒体为载体,将教学内容渗透其中,如微信公众号学习内容的充实。微信朋友圈中理论观点的发布。微博平台中相关理论知识及学习素材的发放,等等。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微媒体中的学习意识,更需要其自身的主动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素材在时代发展进程中,劣势慢慢显现出来,大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更有直接的感触与体验,对于新学习方法的尝试有更为明确的方向与要求。

3。加强微媒体中的师生有效互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微媒体中开展的重要前提,是授课老师与学生在微媒体间之间建立起良好有效的互动交流。这种有效的互动,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保持相对一致的话语体系。大学生的年龄。交往群体。社会见识等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决定了大学生的话语内容与其他年龄阶段的群体都有所差异。为了实现有效的互动,教师应当熟悉学生在网络中的话语特点,了解时下流行的网络语言,才能更有效地与学生进行网络交流,较少因年龄和身份带来的隔阂。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有更明确的角色认知。教师在微媒体中开展教育活动,其角色仍然是一名教育者,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重要的引导作用,教师在微媒体的教学开展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形散神不散,把握教育的实质。学生虽然是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但如果在微媒体学习中轻视教师的教育者身份,学习上缺乏一定的自我规范。自我把控意识,则无法将自我学习与教师的教育引导衔接起来。

[注释]

①宫淑红,张洁。媒介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20)。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课的实践探索

微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理论課的实践探索【293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3890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