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中的导入方法【1033字】

时间:2023-03-30 23:01来源:毕业论文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中的导入方法【1033字】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多种导入方法,其中认为最为成功的有三种导入方法,现将其浅议如下。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笔者在十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尝试使用了多种导入方法,其中认为最为成功的有三种导入方法,现将其浅议如下。

一。游戏导入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动,喜欢做游戏。笔者在进行语文课时就抓住了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设计符合论文网学生特点。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去接触文本,去探究文本,发挥了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实现了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便根据一年级学生特点和教材特点设计了一个小游戏――看谁水杯里的水先溢出来。游戏要求学生想办法将自己手中已有的半杯水在不动杯身。不加水的情况下,水会自然满溢出来。学生通过不断尝试实验,终于找到了让水溢出来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恰好和课文中乌鸦的方法不谋而合,从而激起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的兴趣,促进了该节课的教学。所以,在教学语文时,一定要深入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研究课堂,合理运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设计好游戏导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情景导入法

所谓情景导入法就是创设好与课文内容符合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课文的背景。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课兴趣,还有利于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例如,笔者在教学圆明园①的毁灭时,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教师先带着学生走进幻灯片里美丽的圆明园,去感受圆明园的繁华,在学生感受圆明园美丽的同时,慢慢嵌入了一座废墟的圆明园。通过圆明园情景再现和学生的对比观察,激起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并推动了学生自主探索圆明园毁灭的原因,助力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三。问题导入法

问题导入法也叫问题驱动法,其方法就是通过课前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文本。这种方法最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质疑,学生也纷纷按照要求,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教师在学生的回答中,不断提炼并梳理学生的重点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探究课文。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渐渐突破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达到了预期效果。这样的设计适合于各类语文课文的导入,它能驱动学生去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导入设计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绝不可小觑,它将是一堂语文课成功的关键。在设计导语时,教师绝不能盲目。生搬硬套,要结合学生求知规律和心理需求,设计有效的导入,从而激发学生自读自悟,真正做到课伊始,趣己生“。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导入方法

浅谈小學语文教學中的导入方法【103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54226.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