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浅探论语學习教育类成语【4217字】

时间:2023-04-25 22:45来源:毕业论文
浅探论语學习教育类成语【4217字】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之作,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它作为文化载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语。包括学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之作,也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资料来源。它作为文化载体,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语。包括学习教育类。品德修养类。待人接物类。治国治人类和描摹状物类。它们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遗产。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论语中自然饱含着孔子论文网关于学习教育的思想。论语共有20章,共159572字,其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多达30条。这类成语揭示学习和教育的态度及方法,对当时乃至现代社会的学习和教育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对这类成语进行探讨。

一。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概况

论语一书共有20章,全书共15952字,共形成成语384条,其中,学习教育类成语多达30条,①分别分布于其中的12章中。其中,论语?述而中出现的最多,共有10条。其余分别是论语?学而2条。论语?为政3条。论语?里仁2条。论语?公冶长4条。论语?泰伯1条。论语?子罕3条。论语?先进1条。论语?宪问1条。论语?季氏1条。论语?子张1条。论语?卫灵公1条。[1]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可以分为两方面:有关学习的成语和有关教育的成语。

(一)论语中出现的有关学习的成语

论语中出现的有关学习的成语共有26条。列举如下: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告往知来论语?学而。温故知新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朝闻夕死论语?里仁。见贤思齐论语?里仁。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闻一知二论语?公冶长。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不知肉味论语?述而。日知其所亡论语?述而。发愤忘食论语?述而。?W而不厌论语?述而。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择善而从论语?述而。笃信好学论语?泰伯。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升堂入室论语?先进。下学上达论语?宪问。问一得三论语?季氏。博学笃志论语?子张。

(二)论语中出现的有关教育的成语

论语中出现的有关教育的成语共有4条。列举如下: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循循善诱论语?子罕。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二。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结构定型的途径

由孔子及其弟子的问答对话,演变为今天的成语,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经历了一个结构定型的过程,其结构定型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直接袭用原形

是指成语是直接从论语的原句中截取而来的。这样的成语在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所占得比重最大,有17条。如下:

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见贤思齐:论语?里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敏而好学: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不知肉味: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发愤忘食:论语?述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学而不厌: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诲人不倦: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笃信好学: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后生可畏: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日知其所亡:论语?述而: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知之为知之:论语?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将原句简缩提炼

是指成语是从原句中撮要凝缩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比重也较大,有10条。如下:

温故知新: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朝闻夕死:论语?里仁:朝闻道,夕死可矣。“

闻一知二: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闻一知十: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择善而从: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博学笃志: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循循善诱: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升堂入室:论语?先进:(仲)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告往知来:论语?学而: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碚摺!?

下学上达:论语?宪问: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三)将原句调整重组

是指成语是截取原句中个别词语重新组合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的比重较小,有2个。如下:

举一反三: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一隅三反: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四)沿原文意义概括

是指成语是沿用原文中的故事体现的原意重新概括而成的。这样的成语所占比重最小,只有1个。如下:

问一得三“出自论语?季氏。是源自这样一个典故:孔子的儿子孔鲤与弟子们一起在孔子门下学习。弟子们私下里议论:先生必然是对自己的儿子格外关心,多教他不少学问,对我们恐怕要留一手的。“一天,一个名叫陈子禽的学生问孔鲤:你在先生那儿一定比我们多学一些学问吧?“孔鲤老实地回答:没有什么呀!就是有次先生一个人站在庭院中,问我有没有学过诗经,还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从此我就开始学诗经。还有一次,他问我有没有学过礼,并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足社会的依据,然后我就去学礼,就这么两件事啊!“那就好。“陈子禽因为问一而得三,高兴地向同学们汇报说:我问孔鲤一件事,他却告诉了我三件事!第一知道要学诗,第二知道要学礼,第三知道了先生对自己儿子并不特殊亲近。“弟子们终于解除了对孔子的误解。问一得三“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而成的。

三。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的语法结构

从语法结构角度,可以将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分为两种:联合结构和非联合结构。[2]

(一)联合式成语

联合结构的四字格成语大都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两个字和后两个字之间是联合关系,且前后结构相同。联合式的成语又分为以下几种结构:

1。动宾结构联合式。如:告往知来。温故知新。有教无类。举一反三。

2。偏正结构联合式。如:笃信好学。一隅三反。博学笃志。

3。并列结构联合式。如:敏而好学。

(二)非联合式成语

1。主谓结构成语。如:后生可畏。知之为知之。

2。动宾结构成语。如:不知肉味。诲人不倦。不舍昼夜。

3。偏正结构成语。如:学而时习之。不耻下问。发愤忘食。学而不厌。循循善诱。日知其所亡。

4。连动结构成语。如:朝闻夕死。下学上达。见贤思齐。闻一知二。闻一知十。升堂入室。问一得三。择善而从。

除了以上这些语法结构的成语外,还有由两个句子组合而成的成语。其结构如下:

1。并列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假设关系:三人行,必有我师。

3。紧缩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四。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作为记录其及其弟子言行的经典著作,论语中自然处处折射出众多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下面就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两个角度来探讨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中体现出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

(一)学生的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教育家,孔子十分重视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重视学与思的结合

孔子十分重视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思考。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但他认为只学不思和只思不学都是不妥当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与思二者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端正学习态度,善于向他人学习。

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持有端正的踏踏实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要学会虚心向他人学习,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他也提倡不耻下问“,面对不如自己的人,也要虚心学习。

3。提倡勤奋好学

孔子认为作为学生就要有勤奋好学的精神,提倡敏而好学“。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十分赞赏学而不厌“,发愤忘食“,热爱学习,永远不知疲倦,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

4。强调复习的重要性

孔子认为,复习在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论语?学而开篇就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为政中也提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强调学过知识后,要及时复习,及时巩固,才能扎实地掌握。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

作为教育家,孔子自然有自己独特的一套教学方法。它们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很显著的效果,对当今社会的教学也产生了很大的作用。

1。对学生一视同仁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分贵贱贤愚,对各类人都进行教育。

2。主张因材施教

这是孔子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思想,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3。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典型的教学方法。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指不到学生们想弄明白而还没有弄明白时,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孔子采用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且懂得举一反三,从而真正地掌握知识。

4。树立诲人不倦“的态度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有耐心,不辞辛苦,不厌其烦。孔子主张诲人不倦“,教诲他人,不知疲倦。

五。结论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之一,传承至今,产生了大量的各类成语。它们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一笔财富,值得我们深入地研究和探索。本文从多个角度对论语中的学习教育类成语进行探究,增长了对论语成语的认识。但这还只是个人浅见,论语中关于成语还有很多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和学习,相信以后的研究会更丰富多彩。

注释:

①此数量的核定参阅了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中华成语辞海(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成语大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浅探论语学习教育类成语

浅探论语學习教育类成语【4217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2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