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的相关概述
(一)网络行为的概述
网络行为是指在电子网络空间里发生的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这类行为活动虽然所依托的场域“和平台“不同,但是正好与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活动对应起来。又论文网称为电子行为。虚拟行为。上网行为。
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有:其一,利用网络交流沟通的社交行为,主要表现在用QQ。微信。陌陌等聊天。微博。人人。facebook等主页。贴吧等论坛。其二,信息查找行为,主页表现在:网络搜索查找与阅读浏览自己有兴趣的资料,获取消息和知识。其三,休闲娱乐行为,主要表现利用网络相关软件娱乐如听音乐。看电影。玩网络游戏。其四,学习行为,凭借网络平台海量信息知识学习,主要表现在网络课堂。网上图书馆。网络学习软件等,其五,消费行为,利用网络平台购买物品如网络购物。竞拍等。其六,网络行为失范行为,主要表现为网络诈骗。黑客入侵。病毒传播。侵犯人格权。肆意践踏知识产权等行为。
(二)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概述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指网络失范行为的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自身在网络应用的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或者谋求自身利益侵犯他人,表现出来的所有违背道德和违法犯罪的法律行为,从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上从网络违背道德到网络违法直至到网络犯罪行为。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是利用电脑病毒入侵。破坏网络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传播网络信息垃圾;恶意诽谤,传播谣言,发布不健康言论;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诈骗;侵犯他人网络隐私;浏览。下载。肆意传播不良信息,窃取他人商业秘密。人肉搜索,沉迷网络游戏或公开兜售文章。侵犯知识产权等。目前阶段这些行为在大学生网民中不算少数。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
(一)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学习网络法律知识问题
法文化和法秩序“在网络环境下还没有培养起来,网络违法犯罪惩罚力度不大,还没有建立起来信誉体系和追责体系,法律惩慑和预防效果甚微;有些大学生总以为网络是虚拟空间,所以可以不负任何责任地发帖。转帖,为了博点击率,罔顾公序良俗,目前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法律意识还比较淡漠,对其个人网络行为法律性质认识比较模糊,个别大学生存在道德约束自控能力不足,违规的行为相对多,任何形式的法律活动都是以一定的法律意识为引导的自觉活动,人们法律意识的性质。程度。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1]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是高校学生内在认同网络法律规范的价值基础之上,能够理性地行使权利,积极主动地服从规则。法制“意识现今并没渗透到每个人的意识行为中,作为虚拟性。隐蔽性并存的网络,脱离了现实社会的约束,网络活动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力更弱,一些大学生往往难以自我遵从法律。在大学生内部甚至存在着对网络法律规范普遍性漠视,出现的是学但不用“。知却不信“。明知故犯“的不接纳。不认同态度,造成了网络法律规范作用效果甚微。
网络法律知识是指人们对网络法律的性质。目的和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对网络法律内容的把握以及对网络法律的良好运用“。[2]而在不了解规范要求的前提下,网络行为主体遵从规范的可能性就必定要大打折扣了“。[3]
以下两个方面体现了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的匮乏:其一,主观方面,大学生根据实用主义,对网络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倾向于学习民商法。刑法。诉讼法等实用性较强的法律知识,喜欢听案例分析和怎样打官司的知识,对网络法律法规缺少关注度;其二,客观方面,由于网络的特殊性,加之网络立法的时间还不太长,不少大学生对网络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十分了解。目前,在高校的专业设置中,很少能找到调整网络安全行为方面专业领域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目前高校大学生教学所通用的法律基础教材中关于网络法律法规的内容很少,直接导致了大学生网络法律安全基础知识的缺失,使得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意识淡薄。结果现今大学生虽热衷于上网,但对于网络法律法规却知之甚少,对网络行为的善恶还不能做出理性的判断,好多人并不清楚哪些网络行为违法,哪些网络行为构成犯罪,极易做出错误的法律判断意识,客观形成淡薄的法制观念。
(二)大学生网络法律规范适用。网络违法违规问题
法律规范引导。保障大学生网络行为活动合法性。合规性。而大学生网络行为活动的依法展开,对网络社会具有指引和保障作用。大学生对网络法律规范的适用主要由网络法律实践活动来体现,即大学生按照网络法律法规规范进行网络行为,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合法的网络权利,积极使用网络法律法规来解决出现在网络世界中的各类麻烦。纠纷。在网络活动中大学生不会主动依法约束自己违法失范的行为,在遇到纠纷时不借助法律反而消极应对,这是致使高等院校网络法制教育困难重重,收效不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一是与网络的特殊性相关,因网络具有虚拟性。隐蔽性。快速性等特性,造成了司法实践中侦破案件难。诉讼审判困难。影响消除艰难“等复杂困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生适用网络法律的信心。其二是由于现阶段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性不健全,个别处存在不一致;高位阶法律侧重比例小;低位阶规范侧重太多,对不良信息行为的执法解释不明确,公众理解不一,导致部分网络行为无法可依。部分高校大学生在传统性网络活动中的守法。用法及承担责任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规范,但还有一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随意性太强,缺失规范性,出现网络行为问题时候,倾向于自认倒霉等非法律手段解决。三。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关系
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联系密切。一方面,加强和改进安全教育,说到底就是要让大学生及安全教育工作者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后的育人环境。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大环境下,网络作为安全教育的新环境,已给安全教育活动带来了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我们必须要借助网络长处,降低。消灭网络违法失范行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另一方面,网络平台教育将会成为安全教育的新手段和新途径。新型的网络平台教育方式与传统安全教育大不相同,对网络行为进行法律安全教育是传统安全教育在工作领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安全教育变得双向互动,借助网络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从而做到了安全教育内容的内化成为现实。最后,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和安全教育对策研究中运用了大量法学教育的理论与方法,而网络行为安全教育的目标也是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教育的目标。所以,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研究本身就具有安全教育的功能。将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问题与安全教育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安全教育创新的重要契机。
四。大学生网络行为安全教育对策
(一)确立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目标,优化安全教育师资队伍
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玩转网络,虽然他们的网络使用能力很强,但对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条例却很少涉猎,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比较淡漠。现今,高校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加重,要想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必须从学生内因上进行思想突破,让大学生自觉树立主人翁意识,确定网络安全教育目标。
目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基本是由大学生指导教师承担。但由于指导教师除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外,还需要处理琐碎日常管理事务性工作,导致安全教育工作出现不少漏洞。因此,高校要加强安全教育教师的建设,每所高校的安全教育教师不仅要熟悉高校安全教育规律和掌握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同时需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养。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立足实际,有专职。兼职。外聘多样化的方式,组建具有全面系统安全教育背景的专职教师为主力,外聘常年从事心理健康。司法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安全教师为辅助力量,构筑起一个高质。高效。全面的的安全教育师资力量。
(二)优化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内容
要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就一定要在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讲授内容进行科学布置,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按图索骥的阶段,要守法“意识深入人心。把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每一次探讨中总结。归纳。激发起高校大学生们对学习网络法律知识的兴趣,这样就能更好增强他们网络行为法律意识和培养起法律观念。把网络安全法律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开设网络安全法规选修课。选修课可以系统地介绍计算机网络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通过教学灌输网络安全意识,让每一个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都具备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了解国家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从根源上有效防范或控制网络安全风险,促使大学生形成自律的规范。完善相关的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考核评价,促使安全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并将这种评价纳入学生年度考核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成效。
(三)拓展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渠道
努力办好校园BBS,正视网络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校园主流舆论的导向作用。目前各大高校都发展自己智慧校园网络系统,因此校园主页网站中设置具有当代大学生特色的安全网络平台,充满互动性。开放性,作为普及网络安全法规教育主阵地。网络平台中不仅要有常用的法律条文的案例与解析,还要有特定性地对网络犯罪进行介绍典型案例,也要结合常见的网络安全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正能量“的宣传和引导。也可以通过BBS。微信。QQ等平台让学生参与讨论,及时察觉学生的思想安全动态,在线及时交流和错时互动,安全教育教师要掌握网络舆论表达权。领导权,努力地将校园网络建设成一个绿色安全网络平台。
浅析大学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及安全教育对策
浅析大學生网络行为法律规范及安全教育對策【3852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