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清末民初欧美留學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3436字】

时间:2023-04-27 22:31来源:毕业论文
清末民初欧美留學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3436字】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10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110-02

清末民初的欧美留学生,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以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为信仰,归国后在各行各业成为了领军人物,尤其是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论文网做出了杰出贡献。根据1931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名人录中的教育界名人的统计,在1103位教育界人物中,国外留学出身者904人,占82百分号,留学出身者中,留美学生最多,占51百分号,留欧次之,留日最少。层次越高,留美学生所占比重越大。在近代中国教育界,尤其是五四以后,上自中央教育部长,下至各省市教育厅长。教育局长,几乎皆由欧美留学生出任。

一。对教育目的探讨

(一)养成女国民“的教育目的。培养女国民“的教育目的,是颇具GM思想的留学生针对贤妻良母主义而提出的。他们认为过去的女子被封建旧道德压抑到了极点,只会一味遵循服从主义“,丧失了天赋的人权和社会责任。因此,她们提倡教育应当培养应当具有现代知识,有爱国心,有独立人格的女国民“。他们站在民族的立场上,指出女子教育不仅是为了使女子自身得到解放,更是为了让女子担当起国民应有的权利和义务,为国家和民族强盛做出贡献。

(二)养成完全人格“的教育目的。蔡元培作为近代教育的集大成者,对女子教育目的有着高人一筹的见解。他站在男女平等的立场,提出了女子教育的目的应当与男子一样,在于养成完全之人格“。蔡元培提出应当从德。智。体。美“四方面对女子教育实行改造,促进女子健全人格“的养成。首先,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有健全的身体,始有健全的精神;其次,发展智育。女子多运用智慧,才能使心思愈加细密,脑筋愈加灵敏,头脑更加发达。再次,德育是发展健全人格之本。若无德,虽则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恶,无益也“。第四,美育不可或缺。它可以培养女子审美能力,陶冶活泼敏锐之灵性,养成高尚纯洁之人格“。通过德。智。体。美四育的塑造,女子最终将形成务实向上之人格,长远宽广之眼光,真诚热烈之心胸,优美高尚之感情,强健活泼之体格。四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对教育功能的探讨

(一)女子教育可强国保种。深受教育救国思潮的影响,欧美留学生将兴办女学看作是救国图强的重要途径。留学生认为若想有强盛的国家,必须有健全的国民,不管男子还是女子都有相当是学识。技能。品格。魄力去分挑公共的担子,发挥特殊的贡献。严复指出,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将女学与兴国。与国家政权建设联系了起来。女子占总人口的一半,其知识的普遍提高,必将促进国民主人翁意识的形成和国民生计的发展,增强中国国力。

(二)女子教育可改良家庭和社会风气。女子因其社会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她担负着子女。乃至整个家庭的驾驭责任。女子接受教育后能够把母职科学化了“,就能用更科学。更合理的方式抚育子女,从而促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培育更为优秀的下一代。陶行知指出,女子受教育可以净化男子的品性。受过教育的女子富于感化性,能将坏的男子变好,并且可以溶化男子的性格与人格“。所以欲使男子不致堕落,非从女子教育着手不可“。且女子受教育必定十分顾及他子女的教育,不似男子的敷衍疏忽“。所以普及女子教育不但可以收到家庭教育的好果,并且可以巩固子孙的教育。廖世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良好的教育具有一种渗透作用“。如今民风浅薄的原因就在于缺乏一种社会制约力。假若每个女子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就可以形成一股具有相当影响力的社会制约力来监督社会。

(三)女子教育可帮助女性觉醒独立。陶行知认为,女子之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认识自己饱受苦难。地位低下,也无法获得经济独立,是因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无法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思想。因此,他提出女子同为人类,主子应有知识技能,去谋独立生活“,从而打破数千年传统观念的束缚,获得平等的社会地位。陈衡哲指出,女子要实现解放,获得独立,摆脱对男子的依附地位,从根本上要从女子教育人手。女子教育可使女子冲破传统婚姻家庭观念的束缚,在家庭生活中获得较为平等的权利,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直接提高了女性自食其力的能力。

三。对男女同学的探讨

民国成立后,在政治和教育民主化的影响下,初等小学已经实现男女同校,然而中学和大学校一直实行男女分设办学。在民主与科学思潮的激荡下,欧美留学生的极力主张和推动下,教育界逐步接受男女同学的观念,实现了大学和中学男女同学。

(一)大学男女同学意义的讨论:①形成正确的异性交往关系。当时反对大学男女同学的主要理由,是青年男女相互接触会导致不道德行为的发生。针对这种说法,袁昌英予以明确反驳,她认为:不德行为之发生,并非男女有多接近之结果:反之而实可谓由男女过于隔绝及其他社会不良风俗所致。“观之欧美的男女大学生,皆以求学为重,无暇分心他事。且因读书时对彼此的人格。学问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走出学校后依然可以作为彼此的人脉关系网。这种益处是不可忽视的;②提升女子受教育层次。1919年7月,胡适在星期评论第8号发表女子解放从哪里做起一文。文章指出目前女子教育是失败的,原因在于女子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解放,只允许接受初等教育,不允许女子接受高等教育;只让女子读死书,没有教授女子面对生活知识技能。由于大学不允许男女同学,女子在中等学校毕业之后,便几无上进之路。这实际上是毫无道理的。因此,他们都认为,应当实现大学男女同学,满足女子向学愿望,让女子接受更丰富。更高层次的教育,使女子受到同等的教育;③提升女子社会地位。1920年1月,正在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的袁昌英针撰文大学男女同校说感慨欧美文明国家女子在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提升之快,反观中国女子地位之差异悬殊,究其缘由,教育程度不及不能谓非大因也“,因此,她认为女子欲在政治。法律和社会与男子完全平等,以举男女平权之实,则需先从教育平等之问题争起。女子教育层次的提升与女子地位的提高互为因果。惟社会承认女子进步才会接受其与男子受同等教育。反之,惟女子教育水平足以与男子相抗衡,女子地位才会得到提高。且高等教育是知识的源泉,中国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且不会在进化过程中被淘汰,高等女子教育万不可忽视。(二)大学男女同学实施步骤的讨论。胡适认为,男女同学的首要步骤应是大学应先聘请有学问的女教授。这源于当时的女子中等教育并未设大学预科一级,致使女子中学。女子师范的课程并不能与大学预科相衔接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在此基础上,大学可先行招收女子旁听生。待旁听生将正科生的科目修完,随同男生一起考试。考试若合格,到修业期满时,则请求补考预科必修科目。此项考试若也及格,则可申请改为正科生并授予学位。胡适还号召教育界,特别是女学界对女子教育学制予以研究改革,使女子中学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的入学程度相衔接,高等女子师范预科的课程与大学预科相衔接。若能增办女子大学预科则更为妥当。

(三)中学男女同学的讨论。大学和小学都虽已相继实现了男女同学,中学男女同学还是我们社会吞不下去的一根鱼刺“,男女中学之间依然壁垒森严。欧美留学生为打破这层壁垒,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中学男女同学是实现女子基本受教育权的保障。邓萃英认为在共和国家,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方面,男女都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女子教育不应当收到歧视。为此,她提出改革中学学制,应地方情形及学生人数多少,或绝对共学,或同校分班,或部分分班,唯需废止分校之制。“中学男女同学是提高女子大学入学率的重要途径。廖世承认为在当时中国社会状况下,女子中等教育若想取得发展,就必须提倡男女同学。女子中等学校偏少,良师又因待遇低下难以聘请,导致女子中等教育程度低下,直接影响女子在大学入学考试时的竞争力。如果中学不开放,女子进大学的机会还是很少。

(四)正确的中学男女关系可以通过培养和训育实现。反对者最有力的理由便是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男女同学极易发生问题。廖世承则认为两性间的罪恶,何尝是由男女同学所造成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对中学生开展性教育,使学生通过两性间的自然接触养成正确的观念。中学男女同学虽说不能一蹴而就,但却是必然趋势。

旷日持久的中学男女同学大讨论,对中学男女同学的实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921年,北京高等附中。广东执信中学。湖南擞云中学等学校都开始开始招收女生。随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中也招收了一班女生。中学男女同学的风气渐渐蔓延开来。1922年无性别差别的新学制的颁布,标志着中学男女同学获得的合法地位,男女教育取得了理论上的平等地位。

清末民初欧美留学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

清末民初欧美留學生的女子教育观的探析【343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299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