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问题,需要高等职业学校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还需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目前,组建职业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进而走向战略联盟,是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2]应该承认,职业教育战略论文网联盟是市场原理的重要选择,也确实发挥了集团化办学带来的规模效应,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3]集团运行机制带来了职业教育院校的综合化。大型化。然而,这种大而全。缺乏特色的同质化办学模式,也似乎成了目前各类学校资源整合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诟病。
在日本,某些就业情况较好的高等职业学校,其录取分数甚至高过本科院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自主灵活。小而精的特色办学模式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此外,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设置主体主要为国立公办(占学校总数的95百分号左右),这一点与高职高专以地方公办院校为主(人数规模上约占80百分号)的办学模式具有较强的类似性。本文将以日本高等职业学校为例,通过对其发展现状的把握,总结其小而精。学制灵活。立足地方。高就业率的办学特色,并分析其最新改革动态,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概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经济复苏带来的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日本产业界向当时负责教育政策咨询工作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了增设高等教育机构的要求。[4]根据该项提议,新设的教育机构以战前旧制工业专科学校为模板“,以中级技术人员为主要人才培养目标。[5]高等职业学校于1962年正式开办,法律依据为学校教育法第十章高等专门学校“(1947年3月31日法律第26号制定,1961年6月17日法律第144号修订),办学条件则依据文部省颁布的高等专门学校设置基准(1961年8月30日文部省令第23号)。高等职业学校的制度概况见表1-1。
高等职业学校的学制通常为5年,通过对初中毕业生实施一贯制(不需要参加高考)的职业发展教育,为制造业等企业培养中坚技术人员。[6]学科当初仅限于工业“领域,以做到从制度上区别于门类多样的短期大学。而从课程设置来看,教学内容分一般教育和专业教育(工学。技术类),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主(原则上不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这是高职与四年制大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其中,专业科目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增多,到了高年级甚至达到与大学工系相当的水平。从课时量来看,其5年期间的总课时量,远远超过普通高中与短期大学的总和,甚至稍多于大学工科专业课的总课时。[7]除此之外,重视试验。实习。毕业研究等实践教育,也是其课程设置的重要特征之一。专业。实用的课程体系,是高等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据日本文部省各年度的学校基本调查报告书显示,到1965年,日本共开设高职学校54所(其中国立43所),而当时全国共有大学317所(其中国立大学73所),因此,高等职业学校制度的建立为日本战后高等教育制度的多样化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随着短期大学(1964年)以及专科学校(1975年)制度的相继确立,日本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1966年的16。1百分号迅速增长至1976年的38。6百分号,增加了2。4倍。与四年制大学相比,高等职业学校由于在教育内容上更加注重职业技能训练和实践,因此其毕业生从一开始便受到产业界的普遍欢迎。高等职业学校制度也凭借其明确的人才培养特色,一直在日本战后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
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现状
据2011年版文部科学统计要览统计,日本全国共有高等职业学校58所,其中国立51所,地方公立4所,私立3所。如表2-1所示,在校学生总数为59,542人(其中本科55,827人,专科3,629人,其他86人),教师人数4,373人(不包括行政人员2,555人),本科招生10,936人,毕业生10,126人(其中就业5,219人,升学4,661人,其他246人),女生比例约为15百分号。
日本的高等教育形式多样,主要有四年制普通大学。两年制短期大学。专科院校以及高等职业学校的四。五年级。在众多的教育机构中,高等职业学校的规模十分有限。从2010年度各类高等教育机构的规模来看,大学为778所,学生2,887,414人;短期大学为395所,学生155,273人;专科院校为2,904所,学生564,640人。与此相比,高等职业学校四。五年级在学人数为21,774人,仅占所有接受高等教育总人数的0。6百分号。
但是,在办学规模上与普通大学相比,平均每所高等职业学校的在学人数为1,026人,不及普通大学平均3,711人的30百分号。其次,从师生比的角度来看,高职每位教师的指导人数为13。62人,相比大学的16。56人低了20百分号。较小的规模使日本高等职业学校得以发挥办学自主。学制灵活的优势;而较低的师生比,则使其教育的个性化和指导的精细化成为可能。小而精“,可谓日本高等职业学校最重要的办学特色。在日本社会人口减少以及高等教育普及化(2010年高等教育入学率高达79。5百分号)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凭借其鲜明的办学特色,依然在日本高等教育体系中充当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8]
三。日本高等职业教育特色
除了前文提到的5年一贯。实施注重实践的专业教育之外,日本高等职业教育还具有学制灵活。立足地方以及就业率高等办学特色。
(一)灵活的学制。
高等职业学校的入学条件为初中毕业生,但普通高中毕业后也可插班编入高职四年级。同样,高职三年级学生可参加普通大学(四年制)或短期大学(两年制)的入学考试,也可在毕业后经过考试转学升入大学本科(一般为长冈。丰桥技术科学大学或国立大学工科)三年级。1991年以后,高职毕业生可获得准学士“称号,升入同年在各校开设的专科“继续学习。专科毕业后可获得与四年制大学相同的学士“称号,拥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资格。具体可见图3-1。初中毕业进入高职院校后,在读期间能够选择考上本科院校接受普通高等教育;若顺利完成5年课程则可获得准学士“学位,可选择升入本校专科或专升本“继续完成大学本科学业;专科毕业后还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实际上,高等职业学校(本科)毕业后,不少学生选择升学或插班继续学习。论文格式日本文部科学省各年度学校基本调查结果显示,1991年以后,升入高职专科以及四年制国立大学(三年级插班)的毕业生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例如,据2011年版文部科学统计要览统计,2008年的10,160人毕业生中,共有中4,306人选择升学,占毕业生总数的42。38百分号。其中,升入专科的有1,605人,升入大学的有2,701人。
升入专科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选择了就业。但随着在读人数的不断增加,考入研究生院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也有一定增加,2001年以后这一比例一直维持在30百分号以上,具体见图3-2。这一事实说明,高等职业学校的灵活学制为毕业生提供了继续深造最终获得硕士甚至博士学位的机会。
同时,从另一个侧面来看,高职院校能够发挥其小而精“的特点,及时根据产业界及社会需求不断进行制度改革的能力。[10]例如,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高职院校在原先以工科为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商船(1967年)。电子信息(1975年)等学科院校,1991年以后更将学科领域进一步开放,还在原先5年学制的基础上增设了2年制的专科。在全球职业教育趋向高等化的背景下,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凭借其自由连接中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灵活学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立体交叉型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二)鲜明的地方特色。
目前日本全国58所高等职业学校中,有51所隶属于独立行政法人国立高等职业学校机构。加上少数公立和私立院校,几乎所有县级(相当于省级)行政单位都设有一所或多所高职院校。相比其他专科院校或四年制私立大学,高职的全国分布较为均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也是日本高等职业学校的重要特征之一。
首先,从招生考试办法来看,所有国立高职院校采取同时。使用同一套试卷进行全国统考。由于各院校考场均设在本校,该项措施大大缓解了地方学生大量涌向个别大城市的现象。加上部分地方公立高职还将报考资格限定为本地(省级行政单位)居住者,通过上述制度设计,有效地避免了学生向大城市的过度集中,从而保证了地方院校的生源数量。另外,在各地公立学校举行中考的当天,高职院校通常会召集已录用者到校集合,该项措施使得这些学生不能参加普通高中的入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证生源质量的效果。
其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一贯重视与地方社会的交流与沟通工作。在制造立国“的口号倡导下,高职院校依照一县一校“的规划原则,从诞生之时起就肩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任务。[12]近年,伴随着教育社会化以及学习终身化的热潮,高职院校进行了一系列面向社区。社会开放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地区之间的距离。同时,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不仅通过外聘地方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还专门在校内设置地区联合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研究。[13]另外,为了应对人口减少带来的理科渐受冷落现象,各地高职院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当地的初中学生交流活动,力图从根本上确保工科学习人口的数量。
最后,高等职业学校毕业后的去向调查也显示,历年都有不少毕业生选择在本地企业工作。据2002~2007年的统计结果表明,留在学校所在地工作的比例大多超过30百分号,而另一项针对高职专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则显示这一比例高达近40百分号。[14]需要特别留意的是,该比例是在高职毕业生深受包括大量上市公司在内的用人市场热捧的条件下取得的,来之不易。这个数据说明了高职在为本地尤其是中小企业输出人才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效。[论文网LunWenDataCom]
综上所述,日本高等职业学校无论在招生制度上,还是在教育过程和毕业导向上都十分重视与学校所在地域的联系与沟通。较为均衡的全国分布状况,使得高职学校成为地方教育。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同时也为各地学生提供了较为平等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由此可见,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是高等职业学校重要的办学特点之一,同时也最终成为高职在众多高等教育机构中得以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高就业率。
据2008年12月中央教育审议会发布的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对不同规模企业关于高职毕业生工作表现的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超过70百分号的企业对高职学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反映了用人单位对高职学生的评价较高。相比四年制大学毕业生,高职在从事第一线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掌握与运用能力以及敬业精神等方面均表现出色。[15]
对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高度评价,不仅来自利益相关的用人单位,根据日本学校教育法由第三方实施的学校评估结果,也对高职的教育目的。教育成果以及学生服务体系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高职毕业生本身的问卷调查也显示,高职教育虽然存在着英语能力偏差的弱点,但是毕业生对高职教育整体的满意度高达90百分号。[16]
1967年3月,第一批毕业生走向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全部在大公司找到工作。往后,无论高职扩充还是经济形式变化如何,超过36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近100百分号,同时维持超过10多倍的就业职位求供比率。[17]毕业生在求职市场深受热捧,反映了产业界对高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度评价。
日本的高等职业学校对初中毕业生采取5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由于入学后没有高考压力,高职在校学生似乎拥有更多可供自己支配的时间。而寄宿制度的采用以及较为宽松的管理制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个性的空间。每年一度的全国高职院校的机器人。程序设计等比赛,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创新才能的重要舞台。加上灵活的学制,更为学生的自身发展提供了多样。自由的选择空间。以上因素都是高职毕业生之所以深受各界欢迎的重要原因。
四。总结与展望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始于1962年,到2012年刚好走过了半个世纪的路程。在这半个世纪的历史进程中,日本社会经历了战后重建和经济高速增长。泡沫经济破灭以及人口减少和老龄化不断显现的经济全球化等考验。但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五年一贯制教育。注重实践实习。灵活的学制。立足地方等特色,都在发展过程中得以保持和发扬。在日本多样化的高等教育制度中,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了大批动手能力较强。具有创造开拓能力的技术人员,成为支撑日本产业发展的重要生力军。
当初,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企业的中层骨干技术人员,但是随着产业技术的急速发展,不少拥有良好技术和工作热忱的优秀毕业生逐渐成为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从技术开发到现场操作,毕业生的出色表现也大大提高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教育价值。无论日本经济盛衰何如,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一直深受热捧,如实地反映了社会各界对其教育质量的高度评价。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由于高等职业学校规模普遍偏小,也因此带来社会知名度偏低等现实问题。尤其是近年日本学龄人口持续减少,如何保证足够生源。确保考生质量,也成为影响高等职业学校生存的重要现实问题。加上由于高职制度建立已久,国立院校中建筑年龄超过25年的校舍设施高达75百分号,实习工场也有半数超过25年,对老朽设施实施翻新。改造工程所需巨额费用,也成为制约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瓶颈。
针对上述难题,日本的教育咨询机构中央教育审议会于2008年12月24日年提出了关于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改革的咨询报告:制造技能的继承发展与技术革新,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21世纪高职教育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新的规划。根据该规划,高等职业教育将继续充实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并积极强化教育师资和组织。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产业界以及地区社会的联合,以实现继续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的目的。
在2012年4月召开的第三次国家战略会议上,日本政府提出了以促进经济发展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战略。其中在人才培养方向方面,提到了继续发挥高等职业学校和地方大学及专科学校在培养地方人才。支持地方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针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强调财政分配需要有所侧重,尤其在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学科领域需要进行科研资金的重点分配,并据此原则进行包括大学整合在内的高等教育改革。会议在此还特别强调需要根据朝阳产业的发展需求,适当增设相关高等职业学校。国家战略会议把增设高职学校作为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高职教育发展史上可谓意义深远。[18]而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一贯坚持的小而精。立足地方的办学模式,也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全新的遐想空间。[论文网]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日本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550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