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提升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3383字】

时间:2023-04-30 22:20来源:毕业论文
提升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3383字】

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


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1-0040-02

一直以来,教育实习都是高等师范院校教学计划的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的必要环节。而多年来各师范院校开展教育实习的成功实践也证实,教育论文网实习是提高师范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检验和促进师范生熟练掌握大学期间所学的各方面知识,以及综合运用各项师范技能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优与劣的有效手段。因此,教育实习也成了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近年来,全国各师范院校都组织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实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教育实习还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实习效果还有提升的空间。笔者仅从实习地点。组队形式。教前准备。实习时间。实习总结等五个方面的改进措施提出自己的一些浅见。

一。大胆扩展实习地点

实习地点是实习生进行教育实习的场所,师范专业的实习地点一般为中小学校。目前,许多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多为由学校统一联系学校所在地附近的县一级学校,然后根据实习学校的需求对实习生进行调配,实习生对实习地点的选择没有主动权。学校的这种安排是为了方便教学管理,但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不同的学生对以后的就业方向有自己不同的设想,有的实习生想为不久以后的就业做准备会重点对多媒体授课进行训练,而有的实习生可能想提前熟悉一下经济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我们在安排实习地点时要兼有教学条件优良和一般的学校供实习生选择。在这一点上我们大可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让有自己想法的实习生自主联系实习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大大减少学校的工作量。

同时,笔者认为实习地点还应大刀阔斧的向外市。甚至全国范围扩展,像美术。音乐。地理等专业的实习生,他们的专业需求更需要他们去开阔自己的视野,如能借教育实习之机多跑些地方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素材,对他们以后的成功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形式多样的组队模式

师范生进行教育实习时组队形式常见的组队形式有集中定点模式。混合编队模式。部分委托模式。分散回乡模式[1]。地方院校为了方便对实习生进行管理一般采用集中定点模式或部分委托模式,有些更是采用了单科集中定点模式,即同一专业的实习生全部集中到一个小范围的片区实习。这种组队形式主要的优点是方便学校。实习学校双方对实习生的管理,但笔者认为,小范围内接受少则数十人,多则百来人的同一专业的实习生,势必导致指导教师资源和实习生上课课时的不足,实习生上课课时得不到保障,同时缺少被指导的机会,这样很不利于实习生的业务提高。

目前,普遍认为混合编队的教育实习模式是较为成功的。由若干个师范专业的实习生组成一支数十人的实习队,到教育实习基地中学实习,并完全委托实习学校全面。全程指导实习工作。每所中学需要哪些专业,每个专业需要几个人,基本上由中学决定。

三。充分的教前准备

目前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前的准备多为在第七学期进行微格教学,实践证明,微格教学系统对师范生师范技能的提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如:摄像机。录像机。全场录音系统。视音频遥控系统。视音频切换机等)对学生进行某项专门训练,使学生掌握某种技能技巧的小规模教学活动。通过微格教学训练,实习生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缺点,及时修正错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真正的教育实习打好基础。微格教学训练第一阶段可以是同一小组学生间的互评,通过两三次这样的小组互评后可进入第二阶段――教师点评,这是一种很好的节约资源又提高效率的方法。

但实习前的教学准备仅仅靠微格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应适当地增加其他形式的教学活动。比如在大一可邀请优秀的毕业生来校作报告,总结其如何成功的从一名普通大学生转型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把一些经验介绍给新生,帮助新生树立师范意识,坚定从事教育工作的信念与信心,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及早为今后四年的专业学习定好计划;大二下学期开始就可适当地安排进行模拟课堂竞赛等,让学生了解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除了掌握牢固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过硬的教学基本功,如流畅的语言表达,良好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良好的板书。板图。板画能力等,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早进行准备;还可在大二。大三期间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进课堂进行观摩,尤其是优秀中学教师的课堂,并可在观摩课后向授课教师取经,让他们了解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如何进行的。

地处粤东山区的嘉应还实施了双进“工程以推进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双进“工程即中学名师进大学讲堂,大学教师进中学课堂“,邀请经验丰富的中学教师给在读的师范生做教学经验介绍。这样一来,既拓宽了学生师范技能专业化培养的渠道,又实现了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双赢的局面。

此外,地方师范院校的生源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偏远地区,因此加强普通话的发音及语言流畅度的训练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可以适当地组织各种形式的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活动。

四。适当延长实习周期

目前大部分地方院校的教育实习一般为期六~十周,除了第一周的实习动员,最后一周的实习总结,学生真正进行教育实习的时间仅有中间的四~八周,其中还有一周的教学观摩,以及花较多的时间熟悉班主任工作和班级里学生的基本情况。此外,还存在个别指导教师因担心实习生的介入会影响自己的教学进度及质量,尽量少给实习生排课等因素,导致实习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实习时间与机会就更少了。这么短的时间内,要让实习生受到深刻的专业思想教育,增强对中学教育教学工作的适应性,又要培养学生独立从事教育工作的综合能力,还要培养他们开展中学教育教学科研的基木素质,时间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无法保证实习质量。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已将教育实习延长至八周以上,而国外有些高校则长达一学期,甚至更长。例如:英国是24~48天的分散见习,12~14周的实习,见。实习时间达到15~21周;美国的教育实习时间是15周;在德国,教育实习时间竟长达18个月[2]。这些都值得地方院校借鉴。

据调查,大多数学生都觉得大学四年间在课堂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的中学教学中用处不大,很多知识点到了实习点还是得重新学,现学现卖。我们不能说大学里的理论知识没有用处,但这些理论知识对中学的教学针对性不是很强,因此个人认为适当地延长实习时间是很有必要的,让实习生在亲历了教学活动后,获得对教学活动的真实感受,并有充足的时间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摸索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五。端正实习生实习态度

实习生是教育实习的参与者。实践者,实习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对教育实习的质量有决定性作用,但也有个别实习生表现出了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思想上对实习没有充分的认识

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偏远山区的实习生想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工作,自知竞争不过重点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因此在未找工作之前就将自己的就业目标定位为外出打工或公务员或经商,放弃了对各种师范技能的训练,对于教育实习更是马虎应付,抱着能及格就行的心理。

(二)独立性不强

现在的大学生因从小生活条件都比较优越,加之受电视或周围环境影响,普遍存在依赖心理,在家靠父母,在校靠老师,因此一旦需要自己独当一面处理一些具体事务的时候往往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对付,如平时不注意分析把握教材,到实习的时候需要自己分析教材便分不清重难点了,往往就会按照教参照本宣科。

(三)学习缺乏主动性

总以为像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一样,要做什么作业老师自然会布置下来,老师不教的自己就不会去完成或考虑,比如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老师手把手教会是不可能的,只能靠自己去摸索去实践,但据我了解,仍有很大一部分实习生对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本常识还一知半解,更别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来了,试想如此素质的实习生如何去面对越来越激烈的职场竞争?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应在实习前做好充分的实习动员和教育,使学生在思想上充分做好成为一个人民教师的准备和肩负重要责任的认识;做好独立处理教学。班主任工作等事务的心理准备;主动学习和锻炼成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各项技能和能力。

综上所述,教育实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达到最佳实习效果非常不易,需要高校。实习学校。实习生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以上列举的只是在实际教学中表现得比较突出的几点问题,但这已经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要切实提高师范生的从教素质依然任重而道远!

提升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

提升地方師范院校教育实习效果的几点措施【3383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364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