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有效衔接的壮语课程体系
六、结语
绪论
(一)选题的意义
从初中高到现在,本人对文化、历史、语言这些领域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后,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涉猎了一些关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书籍,所以关于这些领域的话题比较有感悟。加上寒暑假回家乡和家乡的学生、家长等交流,发现一些正在上小学、初中的学生与同龄和长辈的交流只用汉语沟通,本人感觉到我们壮族的语言—壮文正在面临着消亡的危险。随着一体化的影响,许多的民族语言正在加快消亡的步伐,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语言。全球化的环境下,民族文化多元性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论文网
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背景下保留和发展我国的各民族文化是我国的一项大事,所以在壮族地区发展壮语教育十分必要。实行壮语教学对壮族地区有着深远意义:
1。使本民族学生使用壮语言接受教育的权利得到保障。广西是壮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壮族自产生以来就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实施壮语教育,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可以保障本民族使用壮语接受教育的权利,也是尊重少数民族文化和语言的表现。
2。运用壮语教学可以提高壮族地区的教育质量。壮语是壮族地区孩子的第一语言,即母语。母语是壮语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也是使用壮语进行思维的,在启蒙教育阶段如果仅仅使用汉语进行教育,壮族学生在语言转换和思维转换上必然存在一定的障碍,有碍于壮族儿童打好思维和学习的基础。所以对于母语是壮语的壮族儿童来说,实施壮语教育能让他们更快的适应教育的步伐,更好的接受教育。
3。继承和发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壮语教育不仅是民族语言文字教学,还承载着壮族文化。通过利用壮族文化资源,将壮族文化融合进壮语教育中,如历史人物、风俗习惯、壮族山歌等编写进壮语教材中,实现壮族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起到对民族优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作用。
尽管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少数民族语言教育极其重要,尤其对于以壮族为母语的壮族农村儿童而言。但是与预想中相反的是,这一个特别具有特色的民族教育形式在广西壮族聚居区的一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本文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问等形式研究壮语教育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分析其存在的原因,并探索出相应的对策。
一、壮语教育在广西南宁市发展的现状
(一)壮语教育的发展历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壮语教育实验工作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艰辛的科学探索,目前仍处于实验阶段。
自壮语这个初创文字推行后,壮语教育经历了几个阶段。初创阶段,1966-1968年成立专门机构,开办扫盲班,培训教师,在小学进行试点,编辑出版了书籍、教材,在1967年11月国务院颁布《壮文方案》,并在壮族地区推行;停滞阶段,1969-1979年全国范围内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新文字推行工作被迫停止,撤销了有关机构,解散了有关人员;恢复阶段,1979年-1990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新文字推行工作重新开展,广西武鸣、保德两个县的8所小学得以开办壮语教学试点班,壮语教育活动开始有组织的开展起来;徘徊和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壮语教育实验工作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教育形式在广西壮族地区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广西南宁市壮文进校现状
壮文自创制以来就批准在壮族地区推行使用。在“十年”期间被迫中断。第一阶段,1980年区党委才决定回复推行使用壮文。南宁市的邕宁、横县、上林、武鸣、马山等县陆续在部分小学开展了壮语教学实验工作,统一使用壮文教材。第二阶段,1986年至1990年,随着试点县小学生的毕业,邕宁、横县、上林、武鸣、马山等县陆续又成立了民族中学,壮文进校工作实现了小学到初中的突破。第三阶段,1990年至今,壮语教育开始由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壮语教学情况逐年出现分化,一些实验学校教学质量下降。目前,南宁市实施壮语教学的有21所小学,8所民族中学开设壮文班教授壮文课,主要分布在武鸣县、横县、宾阳县、上林县、马山县、隆安县和邕宁区、青秀区和兴宁区。 南宁民族小学壮语教育的困境分析及路径探索(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68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