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會道德困境【3106字】

时间:2023-06-09 12:20来源:毕业论文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會道德困境【3106字】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物质需求得到了极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中,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物质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社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现实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但社会道德领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新旧价值观念及道德规范的冲突,社会生活中出现了毒论文网奶粉“。小悦悦“事件。潜规则“。学术不端“等一系列道德失范问题。

一,社会道德问题的典型――扶不扶“

2014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小品扶不扶着实火了一把,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直指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之一――路遇摔倒老人,扶还是不扶?

早在小品扶不扶之前,社会舆论就已经开始关注扶不扶“问题,2006年彭宇案“的发生如蝴蝶效应般扩散开来,此后许云鹤“殷红彬“等案件的发生使社会更加关注此问题,诸多因搀扶摔倒老人而被讹诈以及遇到老人倒地围观不救等新闻屡见报端。2012年8月,上海一名老人倒地,围观路人无人敢扶,引来过路外国女子大骂;2013年6月,四川三名小学生扶起摔倒老人被讹,最终诬陷者遭刑拘;2014年广东一男子因扶摔倒老人被讹诈,选择以死证明清白;2015年2月,浙江一名老人摔倒在地,23人经过却无一人搀扶,最终导致老人被汽车碾压而死;2015年5月四川一名小学生在扶起倒地老人后,却被诬陷是撞人者,在目击者的证明下才还以清白。

2014年,四川日报发起雷锋日?雷锋精神问卷调查“,在当街遇见一位步履蹒跚的老人跌倒了,你会不会扶?“这一话题网调中,17。88百分号的网友选择了少惹麻烦,装作没看见“,36。71百分号的网友把票投给了不扶,直接拨打110或120“,45。41百分号的网友表示会扶起老人。[1]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选择会扶起老人的受调查者中,只有9。65百分号的人会毫不犹豫地上前扶起老人,19。94百分号的人选择找到证人后再去扶起,15。82百分号则鼓励周围人一起扶起。一个简单的扶不扶“问题,折射出当前社会道德在社会转型期遇到的困境。

二,当前社会道德困境的成因

社会道德就其意义来说具有三个要素,一是一定社会在其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即具有社会性。过程性;二是为协调各社会群体。各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关系而形成的道德,即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三是道德规范体系。道德价值观念。道德实践活动的总和,即具有观念形态。实践形态双重特性。[2]

就经济方面来说,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的分配方式。公平的竞争方式等关系着人们的道德需求和愿望,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首先,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政策影响,造成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其次,市场经济体制为个人。集体的经济行为设定了更为自由的空间,所有经济行为。经济手段都是为自己。自身集团获取更多利益。商品交换活动不再真正遵守价值规律,竞争的方式也不再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再次,市场经济发展和运行的盲目性。波动性造成众多个体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抛弃社会公德。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片面追求效率至上和经济利益,而忽视对市场经济的管理以及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育。公民素质等,造成了市场经济发展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

就社会制度方面来说。转型时期的中国之所以会出现道德失范现象,制度不完善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是制度的缺乏,二是现有制度存在的不合理。不科学,三是制度更新与社会发展的脱节。制度是道德实践的有力保障,转型期社会制度不完善必定造成社会生活多方面的道德失范。

就个人方面来说,一是道德信念的缺失。道德信念是个体对社会道德所倡导的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正确性。正义性深刻而理性的笃信。[3]道德信念缺失,首先是道德主体对某种道德理想目标及精神基础的怀疑。动摇甚至否定。转型时期,不论是从现实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还是从社会形态。精神状态看,都对人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人们对原有道德价值体系进行重新评估,已有的道德理想目标被怀疑。动摇甚至否定的时候,道德规范也就失去了原有的约束力。其次,道德情感的冷漠。缺失。道德情感是道德主体对善恶判断引起的内心体验,是从自己内心深处形成的道德倾向性。[4]当道德主体对道德理想目标产生怀疑。动摇甚至否定时,道德行为处于被迫状态,人们对原有价值体系的崇拜。尊重淡化甚至消失,道德情感也就出现冷漠。缺失状态,道德失范现象也随之产生。如现实生活中,见死不救。见义不为,对社会和他人的冷漠,社会责任感的丧失等。

二是心理结构失调。主体意识强化。中国的社会转型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让个体心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重集体轻个人的观念。重义轻利的观念。公平观念等受到强烈挑战,人们私欲膨胀;另一方面,利己主义观念。个人主义观念等个体主体意识不断强化,过度强调个人利益。以个人为中心,进而造成一系列社会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三,社会道德困境的解决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5]

一要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社会道德调控最主要。最基本的调控方式。一是要重视家庭教育。家庭道德教育是一个人整个人生道德教育的起点,在培养个体道德品质和道德人格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无法起到的奠基作用。二是重视社会道德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是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首要是必须认识到整个社会应当承担的教育责任,加强伦理道德体系的研究和建设,注重伦理道德思想的实践和运用。重视转型期多种文化交融,新旧文化交替下,道德教化对引导受教者和调适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三是重视道德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道德教育除重视实践中的教育活动外,也要对转型时期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引起的新的道德问题进行关注,寻求与新的社会形态相适应的道德教育方式。将个体的独特性与终生教育相结合,培养个体自主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让道德教育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

二要完善法制和道德机制。一是道德法制化。就是要把广泛性的基本道德行为列入立法范围,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间关系中,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确定为法律条目,使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更具有权威性。二是道德规范化。法律在道德体系中,是保障性的底线,但实践生活中更多的道德行为并没有达到法律制裁的程度,更多的是处于违背道德但不足以法律惩治的位置。这就需要把道德规范融入到行业。地方风俗中去,让道德行为更加明确。准确。其次,运用多角度。多媒介的传播方式,让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传播更深入。更广泛。三是建设道德监督机制。道德的法制化。规范化,都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这样说,合理。完善的监督机制,为道德法制化。规范化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要积极发挥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加强社会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提升社会道德的水平和实力,就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并批判和反思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一是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在人们的生活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形成民族的道德修养。它使人们形成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检自强。敬业奉献的道德理念。在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是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环境,旗帜鲜明地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树立正确导向。澄清模糊认识。匡正失范行为,形成激浊扬清。抑恶扬善的思想道德舆论场,引导人们自觉做良好道德风尚的建设者,做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6](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

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會道德困境【3106字】: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48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