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理论与方法很多,比如消退法、强化法、塑造法等,其中由美国心理学家Carol Gary提出的社会故事法经二十几年来的实验研究己经初步证明了通过独立使用社会故事法或与其他干预方法配合使用都能有效减少自闭症者的不适当社会互动行为,应用情境比较广泛[7]。自闭症患者行为方式刻板,他们对规则和秩序有着强烈需要,因此他们希望按照固定的行为方式去适应情境,而社会故事法是通过向自闭症儿童描述在某些情境中应表现出的合适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为自闭症儿童提供了某种常规或秩序,可为自闭症儿童适应该情境提供参考[8],自闭症儿童一旦形成了某种符合社交秩序或常规,他们会建立恰当的社交行为或者原来的问题行为会由恰当的行为代替。有研究表明,社会故事法比直接向自闭症儿童教授社交技巧更有效解决不当的问题行为[9]。1991年Carol Gary 开始提出了社会故事法,她根据自身教学经验和家长、老师以及学生的反馈,修正撰写了社会故事的指导原则,这些策略经过二十几年已趋于成熟,Carol对社会故事的编写提出了这几个指导原则:①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来叙述故事(省掉所有第二人称的语句),就好像读者正在描述某个情况、事件。②维持整体正向且具有耐心的语气,建立和维护读者对自己的正面评价。③精确简单的字面描述,使字面上的意义和隐藏的语义一致。④精确的语汇,即最能有效传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字词,作者应尽可能选用正向的动词,注意动词很容易造成微妙但重大的变化[10]。
从社会故事法的提出,国外就开始对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进行社会故事法干预的研究,其中Dorothy 和Susan采用多基线跨被试的单一被试实验设计,对三名自闭症男孩实施社会故事法干预,实验结果显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1]。Shannon Crozier 和 Matthew等人对一名8岁的自闭症男孩运用社会故事法进行干预,采用单一被试ABA实验设计,显示较好的效果[12]。Datillo采用AB实验设计运用社会故事法对一名8岁自闭症女孩进行干预,结果发现女孩在午餐时的不恰当行为出现率下降到50%[13]。相关研究还表明,使用以社会故事法干预手段为基础、其他干预方法为辅助的方法比单独使用社会故事法一种干预手段的效果好,如Shum Yin Chau和Winnie的研究对一名自闭症男孩使用了社会故事法和假想游戏结合共同干预,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使被试的干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14]。而国内有关社会故事法的研究远少于国外研究,主要针对自闭症患者的社会交往、社会互动上,比如陈西梅的研究使用了社会故事法提高了自闭症儿童亲社会行为[15],但针对问题行为干预的研究较少,国内还需要向国外借鉴和学习社会故事法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
本研究以研究者所在见习和实习的特殊学校两名七年级自闭症男孩为研究对象,两名个案均伴有一定的问题行为,对他们的问题行为以社会故事法和其它干预方法辅助的形式进行介入,对个案小R利用单一被试ABA实验设计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研究,对个案小W利用单一被试跨行为多重基线设计进行为期一个多月的研究,。
希望通过本研究,能够矫正这两名个案的问题行为,帮助他们建立恰当的社交行为;希望通过社会故事法的具体实施,验证社会故事法的实施效果;希望对社会故事法教学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提供社会故事法教学的注意事项,供未来教学参考。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过程
整个研究过程包括前期准备期、实施期、结果分析期,研究流程如下图1: 社会故事法对自闭症儿童问题行为干预的个案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78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