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挖苦讽刺型
教师用一些消极的非正面的语言表达方式向幼儿传达了“你不行”、“你真笨”等信息。这种语言一般会加深幼儿的自卑感导致幼儿不再喜欢来幼儿园,对学习、对教师失去信心。
小三班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他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他不爱和小朋友玩,也不爱和小朋友交流,各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有一次在绘画活动结束后,配班教师请小朋友介绍分享他们的作品,轮到豆豆的时候配班教师叫到他,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没有起立。配班教师走到豆豆身边,拿起豆豆的画看了看,和他说“教师教了那么多遍了,怎么还是乱涂的。画的什么东西!”我觉得配班教师说这个话的时候可能就是很随口的提到了,但是对于幼儿而言他们接收到的信息就是“我画不好,别的小朋友教师没有说他们就说我画的不好”,这就是目前幼儿园存在的比较多的语言暴力形式之一。
②威胁恐吓型
长期让幼儿接触到威胁恐吓型语言会使得他们产生心理压力,进而在平时生活中担惊受怕不敢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我国幼儿园还是存在很多幼儿园师资质量较差的问题。小班的小朋友刚入园,几乎每个幼儿都会有一段时间是处于入园焦虑的状态的,小班的教室里总是充满着哭声。星星一进来就拽着妈妈的袖子不让妈妈离开,教师把她从妈妈那一把抱过来示意妈妈快点离开,可妈妈却因为放心不下幼儿一直在教室门口徘徊,幼儿便一直哭闹个不停。教师本来还安慰着这个幼儿,大概是时间有点久了,教师便有点不耐烦了,把幼儿放在椅子上对她说“你再哭!再哭,等一下我就不让你妈妈把你接走了。”幼儿一下子情绪更失控了。教师也会对其他小朋友说“外面有大老虎,你再哭的话等下大老虎就会把你吃掉”、“这个饭要都吃完,不吃完的话等下雷公公要来打你的”。
各种形式的威胁恐吓型的语言让幼儿从入园焦虑问题升级到对幼儿园甚至对教师的恐惧,这种语言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③“移情”失当型文献综述
教师的语言往往是带有感情色彩的,并且会幼儿的情感体验产生影响。适时适当的语言会起到很好的组织作用,相反,不适当的语言会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影响幼儿的情感体验,破坏课堂秩序,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有些小朋友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吃饭习惯,陈宝就属于这种幼儿。陈宝在吃饭的时候特别容易发呆,在家的时候吃饭全是由陈宝的奶奶喂的,教师为了让他能安心吃饭,不受别人影响,吃饭期间就单独安排了一张桌子给他。陈宝习惯性的还是会发呆,在教师的提醒下吃几口饭,往往最后只剩下了他一个幼儿还在吃,这就给保育教师的工作造成了较大的麻烦,保育教师就会说“陈宝,又在想什么啊?是不是又想着看电视呢?快吃饭吧”、“陈宝,幼儿园里是不会有人喂你吃饭的,你要自己吃的”,这些语句就间接的将陈宝的思绪转移到了电视和奶奶身上,更分散了陈宝在吃饭上的注意力了。
幼儿教师语言对幼儿行为的影响(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