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榜样示范法应用于智力障碍儿童德育中的原理
榜样示范法符合智力障碍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水平智力障碍儿童在思维发展上长期停留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水平低,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其认知水平较低,对事物的认识往往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形象性。而德育内容具有的高度抽象性,对一般儿童来说都很难掌握,对于抽象概括水平低下的智力障碍学生就更加难以理解并掌握了。鲜活的形象性使得榜样示范法在诸多德育方法中脱颖而出,针对智力障碍儿童思维认识方面的特性,能更直观、现实地展示教育内容,使得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具体化、形象化。
榜样示范法能给予智力障碍儿童正面性的引导。智力障碍儿童由于认识活动有缺陷,生活经验相对较少,影响他们个性的发展,表现出意志薄弱,缺乏主动性,容易受到各种暗示,固执等特点。他们对于个人的所作所为缺少自我控制,道德判断水平低,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认识,对各种事件的正确与否很难做出明确的判断。榜样示范法作为典型教育法中正面典型教育的方面,因为智力障碍儿童易受暗示这一特性,相较于通过树立和宣传反面、失败、落后等负面人物、事迹来禁戒受教育对象的反面典型教育来说,榜样示范法所具有的正面引导性更适用于在智力障碍儿童德育工作中运用。通过榜样示范法树立先进、积极、健康向上的榜样,给智力障碍儿童呈现出的是正面的榜样,给智力障碍儿童提供的是一个正面的暗示。从正面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道德和意识上的引导,帮助他们形成道德认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事件和价值判断上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的道德判断标准。来自优Y尔L论W文Q网wWw.YouERw.com 加QQ7520~18766
榜样示范法能更好的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的情感。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起着十分的重要作用。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行为反应。而智力障碍儿童高级情感发展迟缓,情感意识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榜样示范法运用过程中,榜样所具有的积极的思想和情感能够对智力障碍儿童产生积极的感染,促使他们形成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发展。通过榜样示范法对智力障碍儿童生成积极的情感感染,使得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更具体化、形象化,对智力障碍儿童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榜样示范法具有较好的替代强化作用。班杜拉认为:“一般说来,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成功的行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受到惩罚的行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这样一来,对榜样行为的强化,通过学习者的观察、体验而可以转化为学习者自身的动机作用。” 智力障碍儿童虽然存在智力缺陷,但是他们却非常了解自我需求。如果通过学习榜样行为能够为他们带来满足自身需求的奖励(包括物质和心理上的),那就能促进他们产生学习榜样的动机,达到正面强化效果。榜样示范法通过为智力障碍学生提供正面、积极的榜样,来引导智力障碍学生塑造良好的行为。
榜样示范法能够帮助智力障碍儿童更深刻的认识、认同德育内容。榜样示范法在智力障碍儿童的德育运用符合从众心理的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内化。一开始智力障碍儿童处于依从阶段,他们或许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学习榜样,他们的学习只是表面的,暂时的,是一种模仿;随后进入认同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智力障碍儿童发现通过学习榜样,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奖励,避免惩罚;随后智力障碍儿童进入了内化阶段,真正地认同榜样的行为和思想,将对榜样的外在学习,转化为内在的思想道德,实现德育的目的。 榜样示范法在智力障碍儿童德育中的运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5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