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应用研究(3)

时间:2023-10-03 21:51来源:毕业论文
(一)生命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区分活的或有生命的 生物 和死的或无生命的非生物。但是,要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十分

(一)“生命”的内涵

什么是生命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区分“活”的或有生命的生物和“死”的或无生命的非生物。但是,要给“生命”下一个科学的定义却十分困难。我们所理解的生命通常是从生物学的角度来定义的,在哲学上也有对生命的定义。

“生命在生物学的普遍意义上泛指一切能与外界进行能量交换、维持有机体运转、生长的有生有死的生物体。” 可见,生物学上强调生命是生物有机体的一种存活状态。生物哲学家胡文耕在《生物学哲学》中指出:“生命是具有不断自我更新能力的、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复制和对体内、外环境选择反应的属性。” 他对生命的定义很大程度上受到生物学定义方式的影响。

哲学家葛力在《现代西方哲学辞典》中指出,“生命是世界的绝对的、无限的本原,它跟物质和意识不同,是积极地、多样地、永恒地运动着的。生命不能借助于感觉或逻辑思维来认识,只能靠直觉和体验来把握。” 西方生命哲学致力于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看出,生物学和生命哲学对生命的认识有本质的区别,生物学关注生命的自然性,生命哲学关注生命的精神性。

则指出:“动物和它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这种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它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这不是人与之直接融为一体的那种规定。”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人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

综上所述,可以这样理解生命的概念。生命对于个人来说,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双重性特征,一个完整的生命是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的和谐统一。在界定“生命”概念的基础上,那理解“生命教育”就容易得多。

(二)“生命教育”内涵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最早提出“生命教育”概念。早在20世纪初,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究有关死亡教育的问题。之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视角从“死亡教育”发展为“生死教育”。西方国家的“生命教育”主要针对于药物滥用、暴力事件以及艾滋病防治提出的。20世纪70年代台湾学习借鉴日本进而引进生命教育。香港地区生命教育与台湾地区同时起步。我国地区的“生命教育”主要针对青少年自杀、人生意义缺失以及环境保护提出的。国外及港台地区关于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给了中国大陆学者以很大的启发。文献综述

我国学界对生命教育的界定颇多,综合文献资料总结出核心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是个体本身生理、心理、社会、灵性全面均衡的发展,是个体与外界之间如何相处的教育,目的是使人认识生命,尊重生命,与他人、自然、社会和谐共处。我国学者张淑美将生命教育定义为“探讨死亡的本质以及各种濒死、丧恸主题与现象,促使人们深切省思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关系,从而能够认识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是面对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超越死亡、省思生命,使人们能体会谦卑与珍爱,展现人性光辉,豁出生命意义的教育。”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他人、社会之间的关系,掌握基本生存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自觉提升生命的价值。 生命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应用研究(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19681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