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农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
农村教育制度的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在教学设施建设和师资配备上,农村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资金投入上,重城市轻农村,实行投入“两条线”。城市义务教育多是政府在财政上的支持,城市市民可以轻松的享受到市民身份带来的教育便利;农村教育多由农民负责,即“教育附加”统筹解决,中央政府不到3%。第二,职业化教育发展缓慢,造成了农村紧缺型人才的严重不足。一直以来,农村的教育多是围绕在义务教育方面下功夫,而并没有重视职业教育这一块,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对于具备职业技能素质的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农村的职业教育却发展缓慢,这就不可避免的限制了农村的发展,影响了市民化进程。
(五)农民工市民化存在于思想观念方面的困境
1.来自城市市民的一些偏见
城市市民在城市的长期生活,让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了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因此本地居民对农民工存在很多的歧视。农民工虽工作在繁华的都市里,却生活在精神的孤岛上,文化生活匮乏[5] ,城市居民在意识领域也排斥着农民工。市民的城市中心自我意识已经根深蒂固了,在他们看来,城市应该是市民享有的城市,农民应该在农村,城市居民享有市民权利是合情合理的。农民工进城,以至于后来的市民化,会妨碍部分市民利益的实现。同时,一些城市为了保护城市居民的利益,在招工程序和行业选择方面限制着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设置了很多门槛。如此以来,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举步维艰,得不到城市市民的认可,又有来自工作和生活上的压力,农民工在城市的处境会越来越恶化。
2.农民工自身长期形成的过客心态文献综述
农民工长期以来在城市里的尴尬地位,让农民工越来越觉得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对于城市的生活状况产生担忧,渐渐地开始怀疑自己在城市的地位,不再认可自身应具有的市民意识。然而,农民工从在城市奋斗时开始,就已经是城市的一份子了,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农民工一直都处在城市的边缘,城市居民对于农民工一直都是排斥的态度。农民工进入城市打拼多是由于经济因素,为了能够过上好一些的生活,农民工自身并没有积极融入城市的意识,他们只是简单以在城市打工赚钱为目的,大部分人以后还是准备回到农村去,认为自己就是这个城市的过客,缺乏对城市的归属感,就更不要说市民责任感了。这不仅阻碍了农民工自身素养的提高,也不利于他们后来在城市的发展,同时还增加了城市的不和谐因素。所以,对于农民工的这种观念意识,如果不进行积极的引导,后来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影响。
三、突破农民工市民化困境的主要对策
在对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以后,应该因地制宜的提出相应的对策,要注重对策的科学性,特别是在解决户籍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农民工市民思想观念培育问题上。解决好了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才能进一步推动城市的发展,促进社会的繁荣和谐。
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和对策分析(4):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202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