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农村寄宿制学校条件比较艰苦,对学生的管理仅限于学习方面和安全方面等基本内容,对于学生的心理或情感生活没有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和情绪疏导的老师和机构,这就会造成学生生活和心理的断层;另一方面,寄宿制度使学生和家长分离,学生与父母之间缺失情感的沟通,学生既不能得到家长的关爱,又不能得到学校的情感支持,对于他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例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孙云晓主任认为,从心理需求角度衡量,年龄越小对情感支持系统的要求越高。小学生在认知、情绪等方面需要家长的时刻关照,有烦恼需要及时排解,需要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健康成长,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选择寄宿,学校要具备代理父母甚至超过父母的水平,要能够跟孩子进行最亲密的交流,给孩子家的感觉,而目前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很难达到这个水平。
面对寄宿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作者决定通过问卷对寄宿儿童在学校的生活现状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情感生活状况,分析寄宿儿童情感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为制定该群体的情感缺失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与研究方法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1.寄宿儿童
(1)定义
寄宿儿童就是指由于家离学校过远或父母因外出打工无力照顾儿童或一些其他原因而选择住在学校宿舍的儿童,简称寄宿生。
这些“寄宿生”一般周一至周五在学校过集体生活,他们的年龄在11-13周岁,是五、六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中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情况很少,一般都是在家务农或工作,他们住在学校大多都不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农村小学数量较少,有些儿童的家离学校比较远,而且父母工作很忙不可能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所以选择让孩子到学校住宿。
(2)寄宿儿童与留守儿童的区别
寄宿儿童在某种程度上和留守儿童是同样定义上的群体,但如果仔细划分两者还是有不同之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全部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和学习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寄宿儿童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它既包括父母双方均外出的留守儿童,也包含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情况或父母双方均在家务农或工作的情况的儿童。而他们寄宿的地点也不光是学校,有在个人办理的校外托管所居住的。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针对在校内住宿的寄宿儿童。
2.亲情缺失
情感体验缺失是根据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发生在儿童身上多种现象的观察总结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而本文主要描述的亲情缺失是情感体验缺失中的一种,即寄宿儿童对亲情的体验相较于正常儿童来说偏低,他们无法感受到正常亲情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快乐。这些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或者没时间照顾陪伴他们致使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关爱,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厌学、性格孤僻、心理脆弱等,在和同龄人相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较多的是无法理解他人,合作意识差;有烦恼时不和别人沟通自己忍着,和父母的交流内容比较单一等等。
(二)研究方法及个案的基本情况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收集、整理了有关寄宿儿童情感缺失研究成果,这为实证调查与研究分析提供了理论支持和事实依据。
在问卷的调查过程中,科尔沁区敖力布皋镇中心小心的班主任协助调查者发放了问卷,回收后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本次调查共发出100份问卷,有效回收10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五年级同学有33名,六年级同学有67名;男同学有46名,女同学有54名。 农村寄宿儿童情感缺失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48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