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影响婴幼儿依恋形成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2)

时间:2020-09-09 10:30来源:毕业论文
鲍贝尔在1951年出版的《母亲照顾与心理健康》这本书中说,若是婴儿错过了在关键期内与母亲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关系,那么儿童在与人交往、良好性格

    鲍贝尔在1951年出版的《母亲照顾与心理健康》这本书中说,若是婴儿错过了在关键期内与母亲形成特别亲密的情感关系,那么儿童在与人交往、良好性格形成、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就会受到无法估量的损害,漠视周围的一切,形成一种没有情感的性格。但就事实而言,儿童的年龄与受到影响的可能性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受到的影响绝大多数依赖于于儿童对事件的看法和内心的情感体验,这说明一些母婴分离、家庭破裂等儿童的早期经历对儿童依恋的影响也受到儿童的认知水平、情绪、个性发展的影响,比如一个只有几个月的婴儿和一个3岁的幼儿分别离开各自的母亲,那么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绪波动程度或行为的改变之处显然是不同的。

3.1.2  抚养方式

    母亲对儿童发出的信号敏感度对儿童的依恋类型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根据Ainsworth等研究者的研究,安全型依恋儿童的母亲对婴儿发出的信号反应敏感迅速,能常陪伴在婴幼儿身边,在婴幼儿有所需求时能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表现得积极、热情,而且照顾婴儿温柔细心,及时满足婴儿的需要。而不安全依恋型的儿童的母亲不喜欢与幼儿有身体接触,对儿童的哭声不敏感,在照顾婴儿的时候手忙脚乱,显得笨手笨脚,特别是当婴儿表现出哭闹烦躁时更不知所措,而且不知道何时去满足儿童的需要,婴儿寻求的不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怀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在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才会向更高层次的需要迈进,因而婴儿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更希望与抚养者有更多的身体接触,使自己心灵得到抚慰,这更突出抚养者对婴幼儿的关心程度对婴幼儿依恋的影响可见一斑,美国的心理学家哈洛曾用婴猴对人造“母猴”的实验来支持这一观点:用两个假的母亲——一个是金属做的,身上绑着个奶瓶,另一个是用柔软的布做的,但不能提供吃的,之后把两只假母猴和那只婴猴放到笼子里,它只有在饿的时候才会去金属猴那吃奶,其他时间一直和温暖的布绒猴待在一起,能提供食物的冰冷的“妈妈”和温暖的不能提供食物的“妈妈”相比,它宁愿和温暖的“妈妈”有身体的接触,依偎在它的身旁。

3.1.3  对待有先天缺陷婴幼儿

    一般说来,依恋具有双向化的特点,既有婴儿对母亲的依恋,也有母亲对婴儿的依恋,依恋是母婴双方建立关系的结果,那么婴儿的个体特征也会影响到依恋如何形成。例如,某些具有先天并发症或者残疾的婴幼儿,需要父母承担更多的抚养义务,而且在平时生活中常常会发现不健全的婴幼儿在某些方面是发育迟缓的或者发育速度慢于正常的婴幼儿,父母在与其生活、交流时常会遇到困难,如果父母能多花时间、耐心,细心地去照顾这些有特殊需要的婴幼儿,并且这些孩子的疾病也不是太严重的话,那么他们也是有可能很顺利的与父母建立起安全的依恋关系的。

3.1.4  家庭氛围

    在依恋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家庭气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子,如果婴幼儿生活在自己喜欢的适宜的家庭氛围当中,那么她们就会积极地与环境交流、主动去碰触它,对它依赖,这样一来极有可能形成安全依恋,反之则会形成不安全依恋,因此父母要尽力去营造适合婴幼儿的养育氛围,以激发其更加主动、自然地适应家庭环境。另外,这和父母的性格及所受教育的程度有关,内向的母亲较多传递的是消极情绪,不能敏锐察觉到儿童的情绪状态,从而不利于儿童形成安全的依恋。如果母亲受教育水平低,她的目光就会短浅,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还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认为打是教育孩子最好的办法,殊不知正因为这样反而更加激发孩子心中的不服从、抗拒的心理,俗话说:“三岁看大,五岁看老”,婴幼儿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对以后的人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家长应关注这一时刻家庭环境因素对婴幼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己的言行举止也应为他们学习树立良好的榜样。 影响婴幼儿依恋形成的因素及其应对策略(2):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00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