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教师占绝大多数的幼儿园中,可以推想女孩很容易找到模仿的榜样,在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中,不断地通过强化,她们的行为模式会因为模仿教师而更加女性化,建立起一套女性化的行为方式。只有这样,才会更加符合社会的期望,建立起正确的性别角色,形成性别角色统一。而对于男孩而言,由于幼儿园太过缺乏男教师,男孩很难找到可以观察和模仿的男性榜样,从而使他们无法清楚明确的建立起性别角色意识,也不知道如何建立起与社会期待相适应的性别角色。另外在我国,男性长期承担着养家的重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多是忙于外出工作,无暇教育幼儿或是陪伴他们游戏,日常的教育工作通常由母亲承担,所以幼儿与父亲接触相对来说会少一些,接受到父亲的影响也会偏小,所以导致了部分幼儿阴柔有余,阳刚不足。男教师的加入恰可以增加幼儿与同性成人交往的机会,也增加了幼儿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意识的机会。
2.2 男幼师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发展的意义
非智力因素,顾名思义,是相对于智力因素来说的。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包括六个方面: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创造力。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但却与幼儿的智力发展密切相关的心理上的因素[2]。过去人们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过于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市面上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开发智力”的辅导班、教育机构,却忽略了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男幼师进入学前教育对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着独特的价值,主要包括幼儿意志力、情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发展。
首先,在意志力方面,男幼师的自主性、独立性、自制力和坚持性与女教师相比而言较强。男幼师的独特风格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由于女教师天性温柔善良、比较谨慎,缺乏勇敢、坚毅等品质,过于关心幼儿的健康问题和安全问题;加之我国独生子女较多,家长对家中的“小皇帝”溺爱严重,许多幼儿都养成了性格娇柔、意志薄弱的气质特点。男教师勇敢、豁达,不拘泥于小节,倾向于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等性格特质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由脆弱变得坚强,由胆怯变得勇敢。
其次,男性幼儿教师可以为幼儿园的生活特别是创造性游戏的开展带来更多的趣与创造性。他们的性别特点驱使他们在选择游戏时比较倾向于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这不仅可以使幼儿锻炼身体的需要得到满足,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的性格特征有着积极作用。
2.3 男幼师对幼教队伍的完善的促进意义
首先,男女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表现各有其性别优势,包括心理特征与行为方式的不同,社会化方面的差异等。因此,他们若能在工作中相互协同、互相合作,定能实现教育优势互补,这将有利于幼教的创新与质量的提高。
其次,从社会心理的理论来看,在群体中如果男女的比例搭配结构合理,将有利于群体活力的激发。俗话说的好,男女混杂,干活不乏;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异性效应是不容忽视的。
再次,幼教队伍中男性的适量介入将有利于女教师自身的更加完善,行为的越加自律,嫉妒猜疑等不良心理相对减少,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形成良好的人际环境,从而更好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能。
最后,男性走进幼儿园,能适当增加幼教集体的归属感、凝集,有益于幼教机构的管理,便于调动群体的积极性[3]。 中国缺少男性幼儿教师的原因及其对策(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66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