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3)

时间:2021-10-11 21:29来源:毕业论文
3。1。2 整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具体活动项目相结合。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有机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课

3。1。2  整合性

信息技术课程需要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与具体活动项目相结合。信息技术是课程整合有机组成部分,而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的获取、加工、存储、编码等过程需要阅读的技巧、数学的逻辑思维、艺术类知识的美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以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为情境。具有整合性的信息技术课程,学生能更好掌握学习方法和提升获取、应用信息知识等综合能力。文献综述

3。1。3  层次性

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的分野是各不相同的,是一个持续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不同阶段培养信息素养的水平也有侧重,体现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在中国,小学阶段比较侧重基础知识,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并在认识的过程中体验运用在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中学阶段注重操作,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基础技能的操作上,进一步感知信息技术的本质;高中阶段,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教学要求学生在具体应用领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4]

3。1。4  技术性

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途径首要的是要进行技术培训,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信息技术基础、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和程序设计等,只有熟练地掌握技术,才能把信息技术作为基本工具发展学生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才能引导学生拥有信息时代所必需的信息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3。2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现状分析

3。2。1  课程本身不受重视

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没有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由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信息技术课程也基本没有被提及。而且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学校就不重视也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高二的信息技术会考是个分水岭,在此之前学校会开设基础的课程知识,之后便基本不再开设,甚至有些学校只是摆样子,其他的“大”课随时都可以占用信息技术课程时间。

3。2。2  课程实施机械

课程的实施包括教学方式和模式的设计,受数学、物理等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大多采用讲解法和灌输式教学方法,沿用传统学科的讲学考模式,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这种信息灌输的方式使学生失去信息探索的兴趣。另一方面,一些老师过度使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Web-quest、合作学习等方式,但是并没有把握好这种主题式教学,导致教师放弃了自己在课堂中的作用,使得课堂成了放任自流的网吧。这两种过与不及的教学方式都是课程实施机械化的具体表现,结果都是使本来喜欢电脑的孩子却非常讨厌信息技术课程,课程也失去了活力。

3。2。3  课程目标的一维化

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新课标要求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即学生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但在教材编排上,当前的教材普遍存在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重技术轻人文、重已有技术轻未来发展等问题。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大多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技能训练上,学生学习到的大多是具体的软件操作,却很少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技术思想,很少能够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和内化。[5] 慕课时代下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3):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283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