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教学论文 >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初探(5)

时间:2022-01-17 20:57来源:毕业论文
(一)家庭在基本生活技能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在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因而父母不愿孩子和自己以前一样过

(一)家庭在基本生活技能教学中的作用被淡化

在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因而父母不愿孩子和自己以前一样过苦日子,受“只是个孩子”,“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受太多的苦,现在不能让孩子受苦”的心理驱动,他们更多的会对孩子溺爱,事事包办代替,使孩子缺乏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这实际上属于前文的“溺爱型”家庭教育模式,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享乐心理,并且把他人对自己的好意都当做理所应当,这样的孩子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其他家庭的孩子交流接触时更容易态度傲慢不尊重人,这种性格如果不加引导调整,在逐步发展之下,很容易形成不健全的人格,去反对社会道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二)家庭在形成理想的作用方面的加强

家庭教育能够引导受教育者,帮助他们发展正当的爱好,逐渐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倾注了巨大的期望。在“计划生育”政策下,中国父母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理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平时更加注重将自己的愿想与孩子生活理想的整合。但如果过于极端,实际效果会相反。这种家庭教育模式虽然在形式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制型”家庭教育模式,但它也表现了一些专制的倾向,父母在思想上给孩子过高要求,甚至超出孩子的成长规律,在这种成长背景下,孩子的人格要想健康发展是很难的,无论成绩好坏,无论他做的是否合乎父母心意,他都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他形成健康的人格。

(三)我国当前家庭教育急待走出的几个误区

1。娇惯宠爱,教育发展性缺失

家庭成员社会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加使得老年人对孩子更多照顾和溺爱。百依百顺长辈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家庭教育的误区。这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第一,物质水平的提升使得家长给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成长环境,然而家长太注重孩子的物质需求,服装,食品,住房,交通,并不注重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导致精神生活的孩子有些极端贫穷,不利于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第二,一些家长太重视孩子的身体发育,但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了大量的孩子的心理异常。第三,重视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被忽略。导致孩子可能存在隐藏的冷漠、意志薄弱、不良性格、性格孤僻等危机。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德智体美劳教育”全面教育,让孩子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2。标准不一,教育影响力减弱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都围绕着孩子,充当着孩子的教育角色。不幸的是,他们中不少人会对自己的多重角色定位不当或者转换较晚,严重影响了家庭教育的效果。[7]比如说教育孩子的宽严失度,心情好的时候孩子犯大错误可以原谅,心情不好的时候孩子一个小错误也要放大它,或者先不闻不问,一段时间后,再棍棒相加,使孩子无所适从。

家庭教育缺乏连续性,父母教育态度不一致,不利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还有些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说教时,讲的头头是道,然而在真正处理问题上却往往是另一套,这对家庭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严重影响,也容易使孩子学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处事遇人变得“表里不一”,这种情况下会使孩子逐渐形成不健康的道德人格。文献综述

3。期望过高,教育客观性缺乏

有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有时候为孩子定的目标甚至是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结果却往往违背我们的期望。不少家长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结果却使孩子超负荷学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疲惫而学习效率不高。这时,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也就越高,往往更容易出现急躁、批评、嘲笑甚至会体罚孩子,孩子也会容易陷入“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之中,在这种恶性循环之下,孩子可能会不断产生不相信自己的情绪,不愿自己努力的情绪等,人格发展也会出现障碍。 家庭教育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初探(5):http://www.youerw.com/jiaoxue/lunwen_8857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