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必要性
2005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质量论文网的若干意见的16好文件,特别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可见工学结合在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我院国际贸易专业成立于1994年,当时在校生50人,教师3名,发展到今天,拥有专兼职教师16人,在校学生近200人的专业,现拥有3个专业实训室和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及多个校外实习基地等配套实习场所和设施。国际贸易专业在教师们的努力下,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尝试和改革教学方法,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近年来,国际贸易专业积极探索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胆尝试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有效的成绩。
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于人才培养方案中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教师深入石家庄外贸行业对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数量。相关行业数量。规模的分布特点的调研,系统了解了外贸企业和行业外贸岗位情况及对应的主要职业技能;分析了各岗位技能及相应的能力要求。通过调研分析专业培养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定位更加准确。
在对外贸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外贸相关服务和管理部门:海关。商检。外管局。银行。国税局等也进行了走访,搜集到相应的行业背景知识和资料。同时,走访了近三届优秀毕业生,召开了座谈会,认真听取毕业生对于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模式的措施建议。教师们实实在在地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了解岗位的设置和需求,了解学生毕业后真实的想法和对学校的建议,通过多方面调研分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最新。最直接的依据。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从企业出发,从需求出发,真正贯彻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理念。尤其制定出了完全符合工学结合“模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
其次,以外贸行业职业生涯的成长规律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
通过调研,外贸行业职业生涯一般要经历这样三个主要阶段:新人。一般业务员和业务经理,对应三个不同阶段我们进行了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设置。针对新人开设:公共英语。商务英语。经济法。国际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及外贸业务入门模块。一般业务员在新人的基础上开设:商务英语。国际结算。国际贸易流程。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货运代理实训模块。外贸业务综合实训模块。业务经理在一般业务员的基础上增加:现代会展基础与服务。国际商务谈判。外贸企业管理。外贸业务经营与管理模块。由此可以看出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特点,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体系,按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及工作过程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能力和职业成长规律实施三阶段培养;将单证员“和跟单员“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校内培养与校外实训有机融合;加强学生的时间能力培养,实践教学时数占总学时50百分号以上,加大真实业务的实训比例,使真实业务实训比例逐步达到整个实践环节的30百分号。
2。根据岗位技能要求调整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的设置解决了教什么的问题,怎么教必须靠各个课程的具体实施来实现。针对每门课程,教师们集思广益,对课程的教学进行系统化设计,保证教学的实施有效。首先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的整体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并重;将岗位工作任务引入课程学习中;具体来讲就是以项目(行动)驱动课程“。课程教学内容围绕项目实施,即以项目为中心分解教学内容,项目完成,课程教学也完成。项目化教学是一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并学习工作知识的教学模式,运用项目教学法,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教学活动,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目的。项目化教学,强调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对教学目标项目的分解。实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做项目中学习理论知识。掌握实际工作能力,最终完成一个完成的业务工作或任务。以国际贸易实务为例,该课程教学中采用项目化教学法,在教学安排中,根据实际工作要求把课程划分为标的条款设计。运输条款设计。支付条款设计。价格条款设计。条款综合设计共五大项目,大项目又设立分项目。子项目,如标的条款设计又分为纺织品。玩具。食品标的条款的设计。通过师生的共同实施,学生学会了如何设计标的条款,掌握了设计标的条款的各项能力。学完各岗位的课程,也就掌握了各岗位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最终完成岗位。知识。能力“三位一体化的效果,真正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
3。依托典型企业,通过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实践环节分为两大块: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训是指在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教学软件进行实训基础上,进一步参与校企合作办公室两家企业的真实业务操作。具体包括河北宝泰进出口贸易公司的外贸业务和河北百威特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的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两部分;具体做法就是首先把学生分小组,不同小组从事不同业务的开发,比如有的小组负责劳保服具体产品的市场开发和维护,有的小组负责滴灌设备产品的跟单处理,还有的小组负责所有外贸业务的单据处理,并有另外小组负责相关的租船订舱业务和报关报验,一定时期后,所有小组轮换业务,这样可以基本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较充分接触更多的业务实践,学到真正的业务操作处理经验。校外“实训是指到合作企业即校外实习基地参观和实习,比如我们先后带学生到秦皇岛港。清河羊绒基地。正定小商品博览会以及河北安平丝网集散地等参观。学习。实训,在港口一线的专业人员给学生具体讲解外贸商品的进出口流程。需要注意的具体问题,学生们真实体验进出口商品的来往情况;在生产工厂,一线的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如何根据网上询盘得到的业务,进行生产商品,发送商品;在国际博览会,学生们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了解到商品的国际需求。学生们开拓了视野。增加了感性认识的教学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通过校内外国际贸易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业务动手能力
国际贸易专业从2004年开始,为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动手技能,每年都举办外贸技能大赛,大赛的内容主要包括单证制作。信用证审核。外贸函电的处理。业务谈判。以及外贸风险的防范等。2009年国际贸易专业举办了关于信用证操作能力技能大赛,比赛内容以外贸公司和银行的实际信用证为基础,整合成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信用证审核技能考核;第二部分是根据所提供的信用证及相关资料,缮制结汇单据,进行制单技能考核。本次竞赛在命题和考试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一是试卷均为来自外贸公司和银行的原始信用证,二是学生以虚拟公司和虚拟银行的身份参与比赛。比赛中可以查资料,可以互相切磋,正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的业务以及岗位职业素养。团队合作意识等得到了锻炼和提高。2010年在全国单证员技能大赛中,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取得了二等奖的好成绩。
总之,工学结合“是高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课题组教师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中,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把真实业务与课堂和实训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真实业务的操作能力;实现了实训环境和教学环境职场化,通过校企合作实训办公室的建设,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外贸公司的真实环境,有利于学生平时处理真实业务,有利于企业方业务的延续。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岗位能力需求,课程设置凸显岗位特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及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
今后我们将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工学结合。工学轮换与整体教学效率的融合关系,把国际贸易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的更好。更成功。
工学结合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工學结合湜高职國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洧效途径【3591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45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