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德清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时间:2023-04-20 22:21来源:毕业论文
浙江省德清县近年来凭借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旅游、行业

浙江省德清县近年来凭借“开放创新、接沪融杭”战略,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进项目建设、乡村旅游、行业管理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德清旅游产业仍存在县域旅游发展失衡、规划不合理、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约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1]。本文主要研究德清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一些合理的对策。只有解决了核心问题,才能实现区域内的资源的有效整合,充分实现产业协作功能,获得进一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给当地以及周边地区带来一定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同时,通过研究德清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折射出县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共性,对于研究整个国内县域旅游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趋势

      二 德清旅游产业的基本情况

(一)德清旅游产业发展的条件

1、自然资源论文网

德清,位于浙北杭嘉湖平原,杭州市北郊。东望上海,南毗杭州,北接湖州,属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国家风景名胜区莫干山群山绵绵,环境清幽。莫干山为天目山余脉,凭借绿荫如海的修竹和四季迷人风光与庐山、鸡公山、北戴河齐名,并称为我国著名的四大避暑疗养胜地。中部为平原水乡,下渚湖湿地公园港湾交错,芦苇成片,野鸭群息,宛如一个河叉纵横的水网世界。而东部的新市古镇至今已经有1700多年历史,临河而建,水街相依,丰富的桑蚕文化和饮食文化更加为其增色不少,被称为古老之胜,水乡之美。

总体来说,德清县旅游资源基础较为优越,类型丰富,有山有水有古镇,内部组合良好且空间分布合理,基本具备发展旅游产业所必需的资源基础。

2、历史人文

德清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历史时期。与大禹同期的治水英雄防风氏的传说,是德清先民留下的历史印记。迄今为止,良渚文化在县内有大量遗存。而且大部分历史文化遗迹如千年古刹云岫寺、宋代石桥等也都完好保存。此外,秀丽的山水还孕育不少文化名人,有南朝文学家沈约、唐代诗人孟郊、文学大师俞平伯等。文献综述

新市古镇作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堪称别具一格。加之每年举办的 “蚕花庙会”场面热闹非凡,已经成为了当地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与文化越来越密不可分,县域旅游产业在演进的过程中,都融合、体现着当地文化的浓厚底蕴与内涵。德清悠久的历史,独特灿烂的文化为其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竞争优势。

3、地理区位

地方旅游业的发展,除了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区位条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地理区位,二是交通区位[5]。就地理区位而言,德清位处长三角腹地,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德清作为杭州都市经济圈北面门户,在日益成熟的环杭州湾都市圈中,区位优势尤为明显。这种得天独厚的区位在拥有旅游发展客源保障上具有绝对优势。就交通区位而言,德清县内国道、省道交错而行;京杭大运河顺势而下,水路四通八达。104国道往南接连杭州,向北接连318国道,完美地将南京、上海、安徽等重要城市串联了起来。宣杭铁路、杭宁高速等重要路线的开通更将上海、宁波等长三角核心发展城市拉至德清的家门口。此外,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德清不仅将与上海、杭州有更进一步的融合,而且不断持续与全国各个中大城市沟通接轨。德清地理区位的四通八达有利于促进德清旅游客流量大幅增长,同时为旅游消费人群、旅游产品、旅游形式的转变等一系列产业升级提供了基础平台。 德清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6108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