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经济论文 >

试论扩大内需的對策【5115字】

时间:2023-05-10 23:20来源:毕业论文
试论扩大内需的對策【5115字】

试论扩大内需的对策

1。一。扩大内需的含义

研究扩大内需,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内需。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


试论扩大内需的对策

1。一。扩大内需的含义

研究扩大内需,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内需。内需:即内部需求,一般把对外国的出口看作外需,内需就是相对的国内的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内需还可以用公式表示如下AD=C+I+G。其中,AD为总需求,C是消费。I是投资。G论文网是政府支出。消费就是消费者对食品服装耐用品服务等等的消费;投资是企业的投资;政府支出是政府财政支出,包括公共建设,职员工资,转移支付(补助,救灾)等支出。如此说来,扩大内需就是要在上述这三方面做文章“。

现阶段,扩大政府支出是有条件的。因为,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国库充裕;出口形势喜人,利润持续增多,有丰厚的外汇贮备(中国已经成为了美国国债第一大持有国)。所以政府加大公共建设投资。为职员加薪。扩大社会救济规模和总量是不成问题的。

企业投资这一项也有着充分的利好条件。多年来,大型国有企业已经积累了雄厚的基础;股份制企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民营企业更是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它们已经是国际经济竞争团队中的佼佼者,扩资并购正成为今天的中国企业主旋律。那么,只有消费内需是明显的弱项。

因此,扩大内需,实际上主要是扩大消费内需。既让中国广大公众消费者,有足够的现金支配,让他们成为市场上积极的消费大军。如此才能使市场活跃起来,经济后劲鼓动起来,内需刺激投资,反过来投资继续刺激消费!

二。扩大内需存在的难点

具有扩大内需的重要基础,若能实行扩大内需与扩大对外贸易密切结合的战略,将会大大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扩大内需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难点:

(一)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较低在的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中,财富分配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居民收入较低。国民可支配收入分配主要是在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三者之间进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民可支配收入在政府。企业。居民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和变动,一方面,从总量上看,随着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政府。企业和居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从分配结构上看,三者在国民可支配总收入中的比重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依然向政府和企业倾斜。“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0)指出:目前国民收入分配出现了向政府和企业倾斜的现象,政府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加1。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在,超过76百分号的资产是政府拥有的,民间只有不到25百分号的资产。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仍保持扩大之势,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稳定较快增长,累计完成3255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百分号,增收7606亿元。而同期的GDP增速为10。4百分号,税收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3倍。“

与之对应是的劳动报酬分配所占国民可支配以往比重过小,工薪阶层难以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据有关资料,的人工成本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还低于新兴工业化国家。转轨国家和不少发展家的水平。在发达国家,工资一般会占企业运营成本50百分号左右,而在则不到10百分号。近年来,GDP以9百分号左右的速度增长,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以年均20百分号的速度增长,但工资占GDP的比例,则从2000年的16百分号下降到2010年的12百分号。

一般来说,衡量一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是分配率,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在54百分号-65百分号之间,如美国,劳动报酬占国民总产值的70百分号,而则在15百分号-20百分号之间,这说明的分配率是比较低的。

(二)收入差距过大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和社科院等编写的居民收入分配年度报告(2010)中指出:最高收入10百分号的富裕家庭其财产总额占全部居民财产的45百分号,而最低收入10百分号的家庭相应比例仅为1。4百分号。“财富差距达到32倍,估计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不断飙升,目前的财富差距至少超过40倍了,而2009年对应的居民收入差距大约是23倍。

基尼系数是世界公认的用来衡量一个国家财富分配是否平均的标准,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根据国际惯例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过大的警戒线,认为超过这条警戒线,就容易产生社会的动荡。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09年的0。47。据世界银行的测算,2009年的基尼系数是0。47,说明面临的贫富差距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在的现阶段,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总体增长较快。但其突出特点又是,高收入者增长较快,低收入者增长较慢,收入差距逐渐扩大。一般来说,高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如果收入分配更加平等,则会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反之,收入分配差距越大,社会的消费倾向就越低。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不均会降低消费倾向,因为富人只将收入的一小部分用于消费,而将大部分储蓄起来;而贫困人口会把新增加收入的大部分消费掉。

一般来说,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反之,收入越低,消费能力越弱;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增加的收入当中消费所占的比例逐步减少,存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趋势,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小于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尤其是贫富差距大到一定程度时,消费需求不足的问题就会出现。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且分层次。保障水平有限。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养老。失业。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改革正在全国加快进行。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广等诸多问题。以养老保险为例,近年来,国有企业已实现基本覆盖,城镇集体企业覆盖率为75。39百分号,但其它类型企业覆盖率较低,当然占全国人口80百分号的农民更不在保障的范围之内。城乡居民户口不同。工作单位性质不同等,在社会保障方面出现了城乡巨大的差别,而城镇居民也不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同样的保障待遇。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且分层。保障水平有限,一般家庭除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消费外,不敢过度消费,更不敢超前消费,而选择储蓄,这就是长期以来投资需求不断增长。消费需求相对下降的症结所在。“

2010年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三项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总支出的比重合计仅为29。7百分号,与人均GDP3000美元以下和3000-6000美元国家相比,分别低13个和24。3个百分点。

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房价的过快增长也是抑制民众购买力。制约内需启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由于房价连年持续快速上涨,偏离民众的实际购买力越来越远。房价的暴涨,基本上绞杀了一切终端消费,我们从社会层面观察到,房奴增多,一个房奴往往影响的是3个家庭的消费,男方父母。女方父母和小两口的新家。

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消费难以启动,内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断缩小,2010年消费率降到了50百分号以下,其中居民消费率只占到GDP的35。3百分号。同比世界各国都是最低的。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极不协调,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既不相符。

三。扩大内需的对策

2010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把扩大内需“作为当前的经济工作重点提出,力图通过拉动内需,使国民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良好的势头。因此,培育国内市场需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是当前保持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举措。

(一)增加民众的可支配收入

十七大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分配格局。可支配收入的弊端首先是政府。企业和居民对于社会生产剩余的分配结构不合理,其次是在居民收入中又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分配差距。

政府收入有更强意愿投向能在任期内见效的拉动GDP的投资项目;企业收入几乎全部构成投资扩大产能;本来比重就不高的居民收入由于分配差距较大,占有大量财富的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而消费倾向高的大部分低收入者没有消费能力。

所以我们工作的重点就是越来越减少政府的分配,增加居民的分配,也就是通过藏富于民,让整个社会生活水平提高,这也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1960年,日本池田内阁为了推动日本经济的发展,通过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准备用10年左右的时间让国民收入倍增,从而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在日本实施的结果是: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实际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1。6百分号和11。5百分号,远远超过了计划规定的目标。1967年,日本提前完成翻一番的目标,实际国民收入增加了一倍。到1970年该计划完成之时,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先后超过法国和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

其次的工作重点是缩小贫富差距,有效地克服两极分化。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扩大消费比重的基础上,应当提高按劳分配在按要素分配中的比重,着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保证其收入增长高于平均水平,并纠正平均数掩盖不平均之窘局,逐步向全民中产化发展。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社会保障在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保护弱势群体,实现社会公平方面具有极强的效力。这种效力一方面表现为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另一方面通过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

由于医疗。住房。教育等相继走向市场化,部分成本被转嫁到公众身上,而民众收入的增长速度却相对滞后。这就是老百姓生活虽然明显改善,而压力反而增大的根本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内需屡拉不动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必须加大财政在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美国政府财政开支的73百分号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公品,行政开支只占10百分号,而政府开支只有25。5百分号用于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教和科研事业。需要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领域。国家把财政收入用在社会保障上,才真正称得上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2。确保公众分享公品的公平性。国家要加大对医疗。教育。住房的投入。

3。削减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为社会保障节约出更多的资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于经济建设,而且对于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它的社会影响是历史性的。它是“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关键环节。温家宝说“: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相应法律制度的支持。扩大内需是对传统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调整,它从很大程度上是对传统利益的是一个变革,它要求建立一种新的利益分配秩序,而这种秩序的建立仅靠市场的调节而予以建立是根本不可能的。

它的建立首先需要政府职能的转变,切实转变政绩观,将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扩大列为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在指标,明确消费考核在各级政府考核指标体系中的权数。其次,它还运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制度建设以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政策不能代替法律。还必须尽快制定和完善以扩大内需为中心的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从而把扩大内需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三)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

目前,随着全面小康建设。共建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进一步调整城乡关系,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均衡发展,已经成为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深化制度改革,弱化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异要从国家政治和管理制度的层面上改革城乡二元结构,尽快实现城市和乡村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自由流动,尤其是在就业上应使农民享有和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利;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实行统一户口,取消城乡户口差别,取消城乡居民入学求医等各方面的户籍歧视,加快实现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制度。

2。加大农村投入力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把农村建设作为投入的重点,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对农业农田水利设施。农村交通。农民住房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业补贴水平。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不断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大力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3。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大力发展高产高效的现代化农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培育壮大一大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引导非农产业快速发展。继续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大力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

4。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义务教育支持投入力度的同时,加强对农民生产科技实用性技能知识的培训和指导,重点加大乡村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力度,强化对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文化水平,促进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显著提高。论文格式

试论扩大内需的对策

试论扩大内需的對策【5115字】: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16626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