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15 -
(一)主要结论 - 15 -
(二)对策建议 - 15 -
参考文献 - 17 -
一、 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研究背景
商业银行运营、管理以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致使利益关联方对商业银行做出负面评价的风险即为声誉风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在经历一番风起云涌的变化之后,国内金融机构也逐渐认识到声誉风险的重大危害性,开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应对运营中可能的声誉风险。
自全局的角度出发,在2008年经济危机,经济下行的影响下,众多闻名于世的金融机构倒闭或者重组,以美国为例,闻名世界的五大投资银行也没有幸免于难,雷曼申请破产,贝尔斯登和美林证券被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并购,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也不得不转型为商业银行。如此迅速的破产、收购、业绩下行,公司治理不当、经营管理的失误令世人震惊。危机中,金融机构一系列不当的措施,使其产生声誉风险,储户和投资者对其丧失信心,分别转移资金、抛售其股份和债券,从而导致其无法挽回的局面。因此,巴塞尔委员会在2009年1月的新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中将声誉风险明确列为第二支柱,并被正式加入商业银行的八大风险,该意见稿要求商业银行将声誉风险纳入到风险管理流程中并在制定内部资本充足和流动性预案时针对性的覆盖声誉风险。
从国内的角度出发,欧美国家金融机构的局面使国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认识到控制声誉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容的跟新,中国银监会于2009年8月下发的《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管理指引》)要求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当中加入声誉风险管理。国内金融机构开始通过一系列措施展现银行的优良信用,及时处理、平息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保持机构声誉,保证其稳定运行。
2.研究意义
在国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伴随着四大国有银行转型的先后完成,银行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中至关重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金融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自主经营,随时可能遭遇声誉风险。声誉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会威胁到其盈利水平甚至存亡。但国内,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对声誉风险还认识不足,国内商业银行对于声誉风险的监管控制工作有一种倾向即将声誉风险看作边缘性孤立风险,并且受商业银行管理层级和部门设置的影响,声誉风险的防控职能一直从属,没有达到与经营发展管理等传统主流工作相同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工作中并没有一个较好的具体指标体系去量化。管理者不知道哪些因素影响声誉风险,哪些因素对声誉风险的影响更重要,以上都是管理者不知如何下手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介绍声誉风险涵义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实例展现银行在现实运行中对声誉风险的管理和应对措施,并学习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二)本文的研究内容
本文第一章阐述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内容、国内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和本文的创新。
本文第二章阐述了商业银行声誉风险定义和声誉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从四个方面说明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本文第三章主要从重视商业银行对声誉风险的监管、组建完整有效的声誉风险组织架构、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独立的声誉风险评价指标、严谨的审计制度等五个方面介绍了国外先进声誉风险管理经验。 商业银行声誉风险与防范对策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22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