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台湾当局虽仍拒绝与大陆方面接触,并于1985年7月实行“不与贸易、不与设在海外的机构人员接触、对台湾出口产品转运到其他地区不加限制的的“三不政策”,但这一政策实际上默认了两岸经香港进行转口贸易的事实,两岸在经贸方面开始接触。
2.第二阶段(1986-2001年)
1987年开始, 大陆对台湾进口商品实行“许可证”管理。1994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这是第一部专门针对台商在大陆投资而制定的法律[2]。1999年12月5日, 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至此,大陆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对台贸易法律法规体系。
这一阶段台湾对大陆提出了“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的贸易政策,两岸贸易在台湾当局的限制性允许下逐渐发展起来。
3.第三阶段(2002-2007年)
2001年大陆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台湾实行更加多样的贸易优惠政策。从2006年到2007年间举办了三次“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取得了重要成果。
此时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政策进一步开放,规定了许多具体的措施,放宽了台商投资大陆的限制。
4.第四阶段(2008-至今)
2008年国民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迅速发展。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会,陆方)与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台方)领导人分别于2010年和2013年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和《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这两项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推动了两岸经济贸易的持续发展。
(二)两岸投资发展历程
投资与贸易是两岸经贸发展的两大主题,台商投资对两岸贸易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因此要研究两岸贸易问题,必须了解两岸投资发展历程。
大陆对台湾的投资一直较少,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有所增加,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早期大陆本身资本匮乏,没有足够的闲置资金到台湾进行投资;二是台湾当局对于大陆商人赴台投资设置了种种限制。2008年国民重新执政后,才逐步开放了大陆商人赴台投资[3]。
与大陆对台投资的稀少相反,台商赴大陆投资不仅总量很大,而且总体上呈持续上升趋势。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大陆有积极稳定的投资优惠政策,巨大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同的语言、文化等。台商赴大陆投资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那时碍于两岸关系的影响,投资规模较小,主要集中于沿海开放城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图1可知,1992年至1996年台商赴大陆投资出现了第一个小高潮,但1997年至2000年间由于政治原因,台商赴大陆投资陷入低潮,两岸相继于2001年和2002年加入WTO后,台商赴大陆投资进入第二个小高潮,投资总额不断上升。 两岸经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3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