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完善企业国际结算管理体系 10
(三)针对不同结算方式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 11
(四)企业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平衡盈利能力与财务安全度 13
五、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国贸易间相互依存程度的逐步改善,我国外贸出口在稳定快速增长的同时,贸易额也达到新的高点。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在国际结算中所面临的风险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我国出口企业纷纷利用价格竞争的手段,甚至以惠及买方的结算方式间接给交易对手融资,进而导致了出口收汇风险的增加,一些企业收汇难度加大、资金流动停滞,极大地阻碍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在全球金融海啸爆发后,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出口企业遭遇交易对手欠款,出口企业的海外应收账款坏账率也逐渐增长。按照国家商务部的有关统计,当前我国出口企业总体上抵达5%以上的平均应收账款坏账率,有些甚至远远超过30%。通常来说,发达国家的企业坏账率是在0. 25%-0. 5%之间,而我国出口企业坏账率竟远远高于5%,相较之下情况尤为突出。国际结算中应收账款坏账率居高不下的窘境已经使我国出口企业的资产出现严重流失,成为阻挡出口企业发展的重大瓶颈,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
我国出口企业应收账款坏账率居高不下,长期以来风险管理水平较低,原因不仅是国际结算本身繁复性的影响,更是由于我国出口企业对国际结算风险认识不透彻,防范经验不足,未能发掘出一套有效的风险防范方案。
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国际结算方式中存在的风险,同时探索并建立出一套合理规范的风险防范体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出口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中占据优势、屹立不倒。当前,我国应结合国际发展趋势,既要利用世界贸易的发展优势带动本国出口贸易的发展,又要尽可能地降低国际结算风险,这也是对我国众多出口企业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的课题。
(二)文献综述
1.国外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综述
二、我国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风险
国际结算方式指的是国际间各贸易成员国,或进出口对象根据贸易中双方发生的债权与债务,通过某种形式,如信用证、托收等信用工具,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规则进行货币收付的全过程。
国际结算中常见的风险有客户信用风险、外汇风险、技术风险以及国家风险。客户信用风险指的是在以双方的信用关系为基础,贸易中任何一方因为没能履行给付货款的责任、无法按时或全额偿还债务而致使另一方遭受经济损失、资金流动停滞的危险。在国际结算中,从出口企业的角度来讲,信用风险指的就是进口企业因拖欠出口企业资金款项而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不确定后果。技术风险包括惯例风险和法律风险,指的是在国际结算实务操作中,由于操作人员缺乏实际经验,对国际相关条例不熟练,或者因专业素质不高而出现操作失误、因道德素质不高而发生违规操作的情况,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等,使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中遭受经济损失的不确定性。国家风险,指的是在国际间的贸易活动中,由于不同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影响债权人及时获得债务清偿的风险。在国际结算中,进口国家因为发生政治动荡、国家战乱或是爆发经济危机等原因而产生国家风险,进而拒收出口国货物或是拒付货款等情况越来越多。我国商务部在某次调查中发现,我国出口方在国际贸易中高达5%的坏账率连年居高不下的情况,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国家风险造成的。外汇风险,指的是某段时期里,进出口国或企业组织在国际经济、金融或贸易经营的过程中,由于进出口两国汇率及以外币计算价格的资产或是负债出现预先未料的增减波动,使得其中一方遭受损失的不确定后果。 出口企业在国际结算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47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