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国债市场发展历程 1949 年 10 月1 日,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有着巨大的发展需要,却缺少足够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撑。为了为国家的发展筹集资金,政务院决定发行 “人民胜利折实公债”和“经济建设公债” 。“1968 年底,我国的公债都还清了,我国成为了没有债务的独立的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日报这样评论。这使得中国人民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1978 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提出了一些需要巨大人力物力投资的目标。包括:建设一百二十个大项目,其中包括十大油气田、十大钢铁基地、九大有色金属基地等指标。如果要达到这写目标,这八年的需要投资同我国之前近三十年相当的基础建设资金,显然,我国的经济状况是无法承受如此巨大的投资金额的。1979 年和 1980 年都出现了巨额的财政赤字,这就是我国国民经济不堪重负的直接表现。中国出于上述的原因做出了重新发行国库券的决定。
1.1 实物券柜台市场主导时期(1988年-1993年) 我国于1981年重新发行国库券后,在之后的七年时间里都处于有债无市的局面。直到1988年,国债流通转让在全国六十一个城市进行试点工作,这时我国的国债市场才算起步,也是这时开启了国债二级市场交易。 1990 年 12 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在交易所开户后进行债券交易,接受实物债券的托管。这代表着场外交易和场内交易同时存在。这个时候不记名的实物债券是先发行再托管在代为保管的机构,十分分散,并没有统一的托管机构对这些实物债券进行托管,并且人们只能在代保管的机构所在的地区进行交易,不可以在其他地区交易。 实物国债交易消失对市场的影响(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63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