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1 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状况 3
2.2 古村镇发展建设过程中的矛盾 3
2.3 古村镇建设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思考 3
3 窑湾镇旅游发展概况 5
3.1 旅游资源情况 5
3.2 旅游开发状况 6
4 窑湾镇发展存在问题 8
4.1 建设资金短缺 8
4.2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8
4.3 古建筑损坏严重 8
4.4 “危旧房改造”概念模糊 8
4.5 文化安全形势严峻 8
4.6 管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 9
5 窑湾镇特色发展方向 10
5.1重塑古镇品牌 10
5.2 挖掘历史和河湖文化特色资源 10
5.3 建立健全旅游产业链,推动区域综合发展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1 绪论
窑湾镇位于新沂市西南端,地处京杭大运河及骆马湖的交汇处,三面环水,东临骆马湖;西傍京杭大运河,与邳州、宿迁隔河相望;向北与草桥镇和炮车镇接壤。全镇总面积达115.98平方千米,总人口70145人,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闻名全国的水乡古镇,是我国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
窑湾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1万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足迹,在窑湾镇西侧约五公里处的二龙山、岠山出土的文物,表明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期就在这里狩猎谋生。据典籍记载,窑湾在东周时期曾是钟吾子爵的封地,名为“钟吾国”。唐朝初年(618)在隅头建镇。窑湾的隶属经常发生变更,唐朝时期隶属宿迁县,五代时期属徐州武宁郡,宋高宗建炎三年改属东路淮阳郡,元朝时期属邳州,明朝时期属宿迁淮安府,隶属京师,明成祖北迁后属南京。清朝时期隶属于江南布政使司。清康熙七年(1668)迁至镇南部运河拐弯处筑窑烧砖,重建新镇,因过往的船只多在此处停泊,窑湾故由此得名。民国初期,窑湾隶属宿迁。民国元年(1912),窑湾东宁、西临二镇合并,成立窑湾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划为窑湾区,隶属新安县(今新沂市),1954年设为窑湾镇,1958年成立窑湾人民公社,1983年改名为窑湾乡,1987年撤乡建镇,2000年4月乡镇区划调整,窑湾、王楼二镇合并为窑湾镇。论文网
窑湾镇拥有十分丰富的自然和旅游资源。窑湾位于江苏省级湿地公园的黄金地段,境内的河湖堤岸达30多公里,京杭运河宛如玉带飘绕,河岸蜿蜒曲折,景色优美,风光旖旎,是国家向教科文组织申遗的古运河风光带最佳段面。向东与骆马湖相邻,湖面上岛屿星罗棋布,灿如明珠,碧波潋滟,蒲苇丛生,百鸟翔集,一派原始风情,是苏北大平原上独特的山水画卷。窑湾镇充分汲取了湖河水的灵气,自古便有漕运、商兴、农耕、渔作等社会轶闻及神话传说广流民间。京剧《落马湖》、琴书《打蛮船》,200多年前就曾在京城上演,成为中国戏剧史上著名剧目之一。窑湾凭借其优美的景色,博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清代诗人程式惠《秋日游湖》中写道“秋水连天碧,夕阳著地红,鸟啼深树里,人在画船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四次驻跸窑湾,在窑湾街区建立天后宫,在骆马湖的陈圩岛建立行宫,并在此与大臣、宫妃们一同游湖赏景,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窑湾古居民是运河文化的象征,在解放初期,窑湾境内仍然留存有明清建筑1100多间,到90年代尚存813间,面积达1.4万多平方米;明末清初形成的两条古街道仍然保持着以前的风貌,南北方向的中宁街,长约1.5公里,宽3米,是一条用青石铺道的商业步行街;东西方向的迎熏街,是店铺、作坊和居民住处。“两汉文化看徐州,明清文化看窑湾。”这是徐州市委曹新平对千年古镇窑湾在新时代历史文化背景下做出的文化上的战略定位。2008年9月,新沂市政府设立了窑湾古镇保护开发指挥部,建立了新沂市骆马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主要承接对窑湾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工作。2008年10月26日,窑湾古镇开发建设启动仪式暨“凤舞霓裳”模特新秀山水古镇行在窑湾镇隆重举行。2009年9月29日,新沂市举行了窑湾古镇保护与开发一期工程的竣工庆典仪式,这标志着新沂市的旅游业发展又迎来了一座重要里程碑。窑湾古镇在保护和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科学规划的原则,给窑湾镇的经济带来了快速的增长,期间共投入了资金6.2亿元,完成了古建筑修复1100多间,修复面积达到了1.8万多平方米,此外还完成了两条古街的基础设施改造和吴家大院、赵信隆酱园店、东西当典等五个主要景点的建设,中宁街和西大街的规模也初步确定。此后的二期工程重点工作在于疏浚内河、护城河,恢复古镇的基础水系;复建山西会馆、江西会馆、天主教堂、三圣庙等原有建筑。现已建成窑湾古镇景区、骆马湖休闲观光区和大运河风光带。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新沂市窑湾镇特色发展研究(2):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7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