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这一金融思想的指导之下,为了维护金融的稳定,有组织有计划地领导各个抗日根据地开始积极地开展一系列对外贸易活动,将边币与生产相结合,不断地向外输出根据地生产的产品以及各种其他物资,然后由国民统治区以及敌占区输入各边区所急需的物资。在中央的领导下,各根据地都努力地发展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重要前提是根据地要有较为充足的出口物资,通过物资的出口来增加商品外销的力度,以换取边区需要的外汇及物资。因此,边区政府最先着手的事情就是号召大力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并要求机关、学校、部队尽可能地实行生产自给。边区政府也规定,对于边区内部能自己生产的外贸产品,尽量地自己生产然后外销;对于边区内部自己无法生产的产品,就鼓励外来商户到边区进行相应的贸易活动,以此来引进边区政府和人民所需要的商品。为了根据地内部能生产出更多的物资,边区政府特意制定了一种叫“来料加工”的贸易制度,也就是从边区以外地区进购所需要的棉花,然后在边区加工成棉布,最后出售到外地,获取外汇,活跃经济。
在号召的响应下与人民的共同努力劳动下,根据地的物资逐渐充裕起来,不但使得军民的生活供应有了一定的保障,更重要的是为根据地的对外贸易提供了大量的出口物资。所以,随着“对外贸易作货币政策后盾”这一思想的逐步落实,根据地的对外贸易活动逐步地实现了根据地与敌占区、国统区之间商品物资的交流,更进一步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壮大了根据地的经济实力,而这一现状对于稳定根据地货币的稳定以及支持根据地金融政策的实施都起了重大的作用。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金融思想及其现实意义(6):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85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