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研究内容综述
本文致力于研究在农产品贸易中,中巴两国的贸易关系,利用的是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在竞争性分析中,本文首先计算了市场占有率指数(MS),得出两国农产品总体的国际竞争力对比,然后用了显示性比较优势,再此论证了中巴农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差距,之后进行了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得出中巴近几年中巴两农产品国竞争力的变化与走势;而在互补性分析中,本文首先运用的方法是贸易强度指数分析,得出中国农产品进口较为依赖巴西,接着,本文进行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得出巴西进口农产品上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而中国农产品的出口方面互补性却比较弱。最后,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本文得出农产品贸易上,虽然巴西是占据上风,中国对巴西农产品进口的依赖度较大,但两国的合作前景很好,应当抓住机遇,促进共赢。所以在最后,本文针对中巴两国的农产品贸易提出一定的建议。
1。3 文献综述
1。3。1 对中国巴西农业贸易的发展现状的研究
1。3。2 对中国巴西农产品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的研究
1。3。3 对发展中国巴西农产品贸易的对策的研究
2 理论综述
2。1 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自其诞生以来带今天都持续不断的支持着经济学下各个学科,特别是国际贸易等学科的理论研究与探索。比较优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为什么在世界市场形成后,国家直接需要展开贸易与分工协作。1817年,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他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中表述了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就好比不同的人都有彼此的特长与不擅长的部分,当一个适合做律师却不适合庄稼工作的人既要做律师,同时要种田喂饱自己,则他会整体忙碌而低效。因此,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这样社会才能创造更多产出,同时,个体也能更好的满足自己的需要。当一个各方面能力较弱的人,可以发挥自己相对优势,即便不如普通人,仍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生活。这个解释上升到国家,就是比较优势理论的含义了。一言蔽之,“取己之长,趞己之短,汲人所长,补己所短。”当两国进行贸易时,通过生产和出口自己劳动率相对较高的产品,进口自己劳动率相对较低的产品,发挥本国的比较优势,无论是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还是劳动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毫无疑义,都能在国家贸易中获利。李嘉图还指出,促成商品价格产生差别的原因中,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劳动生产率,当劳动生产率高时,相对的,生产单位产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短,同质量商品的成本自然偏低,获得更强的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理论可谓是经济学史上的一大丰碑,尽管现在看来,他或许还存在着许多缺陷,比如,过于重视劳动生产率,从而忽视了与其他生产要素,比如,技术、资本、创新等因素对贸易的影响。还有,他的理论基础是基于对市场的完全信任的情况,即市场可以调控与解决一切,没有考虑到不当竞争、垄断、国际贸易壁垒、地方保护zhuyi等因素带来的改变与后果。
然而,比较优势理论对本文意义依旧十分重要的,它是国际贸易的理论基础当然也不排除中巴的农产品贸易。另外,通过比较优势理论的研究,我们也更有利于对中巴两国竞争性互补性研究的研究意义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即两国贸易的竞争性的产生以及二者贸易与合作的基础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李嘉图后另一位经济学者Hark,在其发表的作品中着重解释了比较优势理论在农业贸易上的运用,他认为,农业贸易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因为他和封闭工厂里的工业产品生产不同,是需要考虑到先天的自然条件的,而莫种意义上这种自然条件不易改变,同时,也与一国习惯的农业生产方式与该国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密不可分。这些理论都为中巴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基础。 中国巴西农产品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3):http://www.youerw.com/jingji/lunwen_9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