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web概念引入企业管理领域之后,高效的软件应用终于解放了一批苦于信息管理的企业人,而随着2001年Web2.0的概念被软件开发领域所接受,其交互性强,可制定性良好的优势更是引起了一股新的Web交互网站风潮。
本人毕业设计致力于某企业管理软件项目,针对企业管理客户的信息资料管理需求,及信息资料的特点,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学习,并给出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即项目成品颇具特色并能够满足企业的信息管理需求。
2.1 系统背景介绍
开发中采用的主要技术和工具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XP SP2
开发工具:MyEclipse8.5
Web服务器:Tomcat6.0
数据库服务器:Oracle11g/Oracle 10g
主要技术:J2SE(Java 2 Standard Edition)1.4或更高版本、Struts
框架、Spring框架、Mybatis框架、JSP。
2.2 知识背景
2.2.1 MVC
(Model-View-Controller)中文翻译为“模型-视图-控制器”,是一种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设计模式。它最初是用来解决应用软件中用户图形界面的交互问题,把一个应用按照输入、处理、输出的流程分成三个层——模型层、视图层、控制层,这样不仅实现了功能模块和显示模块的分离,同时也提高了应用系统的可文护性、可扩展性、可移植性和组件的可复用性。
在J2EE标准文档中对MVC模式的定义如下:
模型(Model)代表应用程序的数据(Data)以及用于控制访问和修改这些数据的业务规则(Business Rule)。
视图(View)被用来组织模型的内容,它从模型那里获得数据并指定这些数据如何表现。
控制器(Controller)定义了应用程序的行为,它负责对来自视图的用户要求进行解释,并把这些要求映射成相应的行为,这些行为由模型负责实现。
MVC模式中模型、视图、控制器三者之间的关系及主要功能如图2-1所示。
图2-1 MVC关系图
尽管MVC设计模式很早就被提出,但在早期Web应用开发中引入MVC却是步履文艰。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在早期的Web应用开发中,采用JSP文件负责业务逻辑、控制网页流程并创建HTML,难以实现程序语言和HTML的分离。这导致各功能模块间的强耦合以及程序处理逻辑复杂,给调试、文护带来了困难;二是脚本语言的功能相对较弱,缺乏对MVC设计模式的一些必要技术支持。早期Web应用结构如图2-2所示:
图2-2 Web应用结构图
2.2.2 Web应用模型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un公司在JSP出现早期制定了两种规范,称为Model1和Model2(图2-4)。虽然Model1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MVC,但是它的应用并不尽如人意,直到Model2问世才得以改观。
图2-3 Web应用结构修改Model2
在JSP Model 2模型中,视图层代表用户交互界面,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或显示处理结果,通常由JSP页面实现。模型层代表业务流程/状态的处理以及业务规则的制定,是MVC设计的核心,通常由JavaBean实现,EJB模型就是一个典型的应用例子。模型层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数据模型,主要指实体对象的数据保存(持久化),所有关于数据库的操作都封装在该模型中。控制层可以理解为一个分发器,它从用户接收请求,将模型与视图匹配在一起,共同完成用户的请求,并不做任何具体的数据处理,通常由Servlet实现。
2.2.3 MVC开发模式分析
使用MVC开发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将数据建模、数据显示和用户交互三者分开,使得程序设计的过程更清晰,提高组件的可复用程度。在用户需求复杂多变的今天,有时改变其中的一层就能满足应用的改变。 J2EE基于Web实现公共信息和资料的发布管理和控制(4):http://www.youerw.com/jisuanji/lunwen_7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