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4 供弹机构ADAMS仿真 24
4。1 单独验证供弹机构供弹动作是否可靠 24
4。2 同自动机匹配验证 25
5 枪管设计 28
5。1 枪管长度、壁厚计算 28
5。2 枪管导气室相关参数计算 30
5。3 枪管模型建立 33
6 人机工效优化 34
6。1 枪托和抵肩的设计 34
6。2 机械瞄具的设计 35
6。3 扳机握把以及下护木的设计 36
7 总体布局确立 38
结 论 39
致 谢 41
参 考 文 献 42
1 引言
埋头弹机枪作为枪械轻量化的可行方案,早在上世纪末各国就开展了对其相关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其中枪弹闭气、弹膛烧蚀问题一直困扰着研发人员。直到2007年美国陆军冬季展会上展出的“LSAT”计划样枪的时候,宣告了埋头弹机枪技术逐步开始走向成熟。埋头弹机枪的设想在理论和实际中已经得到了证明,其内部的旋转式弹膛更是轻武器的一次尝试。本文对埋头弹机枪系统开始进行试探性的原理设计,包括各部分机构运动模式选定,模型的建立和仿真,枪弹配合以及整体布局的构思,分析埋头弹机枪在运动中的动作以及会遇到的问题。作为验证埋头弹机枪的原理设计模型,也能为日后设计埋头弹机枪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论文网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传统枪弹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现代轻武器发展正处于瓶颈阶段,希望能出现一次类似于小口径化的改革来拉动轻武器的发展浪潮,现代轻武器的发展目标和趋势已经很开朗了:更轻、更强、更巧。所谓“轻”就是轻量化武器装备,轻量化弹药和发射装置;“强”则指相对更为强大的火力,增加射频和枪弹的动能;“巧”意味新结构和新原理在轻武器上的运用。
从轻的角度来看,虽然箭形弹的设想美军曾经使用过,但是在远程的精度上是在差强人意;减重效果最明显的无壳弹虽然已经有成形的DM11,但是其高成本和低环境适应性的缺点都不可行;再回头看当年作为无壳弹过渡计划的埋头弹,似乎很满足要求:相对于传统弹药变动不是很大,纵向尺寸减小,弹体圆柱形但依然保有弹壳,只是弹头缩进。当发展到无壳弹时,就只需要解决埋头弹无壳化之后的问题。从“强”方面来看,由于埋头弹与传统弹不同的点火方式能够提高弹丸的初速,而不增加后坐,而且埋头弹纵向尺寸减小,圆柱形弹壳可以摒弃原有的抽壳方式,所以会大幅度的减小自动机的行程,提高射频;再从“巧”的角度来看,由于埋头弹无需抽壳,可以采用推抛的方式,还有旋转式弹膛的采用,会很大程度上改变原有的枪械运动方式,这些都可能引发新一代改革的浪潮。而且埋头弹能根据现有枪弹进行改造,做到资源的充分利用。
埋头弹的“埋头效应”作为轻武器弹药的发展共识不是偶然,无壳弹和塑料弹壳埋头弹都采用“埋头效应”,因为埋头弹可以大大缩短弹体体积,增加携弹量,且可以很好的适应新原理发射机构的需要。但有壳埋头弹在装药工艺上能有两种选择:采用制式发射药压成紧密装填的药柱或是制式散装发射药。比较无壳弹的密实药柱,制式散装药工艺更为安全。虽然无壳弹省去了退壳机构,循环动作更加简单,但是枪膛寿命短、药柱工艺复杂、自燃问题很难解决。而有壳埋头弹的弹壳在击发时吸收部分能量,弹膛温度上升缓慢,受到的冲击也较小,所以弹膛的寿命能大大提高;弹膛温度上升缓慢且弹膛与发射药之间有弹壳阻隔,所以发射药不易自燃,而且可以降低发射药工艺要求。因此就现在技术水平而言,塑料弹壳埋头弹是无壳弹的前期可行方案。 ADAMS小口径埋头弹机枪系统总体设计(2):http://www.youerw.com/jixie/lunwen_86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