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审计工作中,除了判断出合理的重要性水平外,审计人员还需要制定出适当的审计风险水平。在审计实务工作中,审计风险包括了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这两个因素[7]。前者是指被审计单位客观具有的重大错报可能性,其中又包括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固有风险是单独存在于会计报表的,是被审计单位本身所具有的风险,是审计人员不能够降低它实际水平的一种风险;检查风险就是指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缺陷,从而没有能够察觉并且控制其会计报表上存在某项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和固有风险相同,注册会计师可以估算它但不可以改变这一水平的高低[8]。由此可见,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着关系,所以审计人员在判断财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时,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所面临的宏观环境。而检查风险则是指审计人员实施设定的审计程序,没有察觉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上包含的某项误报的可能性,不同于重大错报风险,这项风险是审计人员能够进行掌控和管理[9]。
同时,要认识到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间的联系。首先初步判断的计划重要性水平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了解过后估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又由初始确定的计划重要性水平或调整后的计划重要性水平来确定[10]。因此审计风险判断的基准是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同时开展审计工作时重要性水平修正又是基于审计风险的进一步估算[11]。
2审计重要性应用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意义
审计重要性原则是为了减少和防止审计风险,同时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提高审计效率为目的,这一概念在风险导向审计的的理论与实践中的应用也是举足轻重的,是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重要思想之一。 文献综述
2。1 风险导向审计的概念
风险导向审计是建立在系统观和战略管理理论上而产生的新型审计方法。它以被审计单位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为依据,对能够造成被审计单位重大错报的风险因素进行估算[12],据此来判断审计工作的重点和实施范围,明确具有最高风险的环节与部门,从而有侧重点的,针对性的开展审计。风险导向审计将审计资源应用在具有高风险的环节,做到合理分配审计成本即人力、物力、时间等,从而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另外,风险导向审计的目标事实上是双重披露模式,因为此种审计模式下不仅需要确定公允性,同时还要保证可信性,即被审单位有无存在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进行财务决策的重大舞弊。
2。2 审计重要性是合理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需要
在上述审计风险概念的阐述中,已经指出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这两者组成了重大错报风险,在风险导向审计中,这一风险涵盖两个层次:财务报表整体层次和认定层次[13]。战略经营风险是报表整体层次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此风险与企业本身存在的经营风险有关的,同时企业中存在的舞弊行为、造假交易也决定了此风险的水平。它一般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宏观环境有关,然后能够影响报表层的多项认定,与财务报表整体都有着深刻的联系。认定层次风险包括账户余额、交易类别、披露和其他相关具体认定层次的风险,它由于被审单位因为发生的交易事项本身多具有的复杂性而出现的错报,被审单位由于自身技术水平的局限,以及内部人员可能存在的舞弊造假行为而产生的错报。
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需要凭借职业判断,判断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制定应对措施,判断实施后续审计程序的性质,明确审计范围以及合理分配审计时间。专业判断具体来说就是注册会计师的主观感知,而除了主观的感知以外,审计人员还需要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这一客观条件来进行判断。针对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专业警觉性,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环境以及内部控制情况[14],分析其对公司的管理层的诚信或舞弊造假行为有着限制还是驱动的作用,同时还应当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营环境,了解内部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确定重大错报风险会带来的后果。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QQ752018766- 重要性原则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应用(4):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12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