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的现状
相对于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融资渠道单一
在我国,由于中小企业大多都是家族式企业,或者是几个合伙人共同出资投资的企业。所以,企业在运营中使用的资金基本上是通过自有资金、以及企业逐渐累计的未分配利润,其内源融资成为了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资金来源。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仅仅靠内源融资已远不能满足其需求,只能转向外源融资。鉴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并不完善,大部分的中小企业以自身的管理水平并不能达到现有的股市及债券市场的进入要求。
就直接融资而言,我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发达,虽然近年来推出了适用于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但融资效果与主板市场相比收益甚小。另外,虽然债券市场己启动,但中小企业希望从债券市场上融得资金,并不容易。
就间接融资渠道而言,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狭窄,过渡依赖于银行。但是,商业银行在向企业提供贷款时,基于贷款安全性考虑,更可能对广大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然而,多层次的经济与多层次的金融机构体系对应在我国正处于一种断层和缺失。在现行金融体制中,像国外那样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贷款担保组织、贷款担保基金、中小企业同业协会等中小金融机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给中小企业的融资造成一些障碍。
(二)融资成本代价高
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是中小民营企业的重要外源融资方式之一,但银行的准入门槛高,不仅仅要付出较多的审批过程中的费用,而且即使在通过贷款审批,较大企业,中小民营企业有着较高的贷款利率。特别是在近年有预期通胀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公司贷款均普遍上浮,中小企业、个人经营性贷款等上浮30%~40%。而在某些城市,针对抵押物不足的小企业贷款、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上浮到50%~60%。还有一部分的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等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急需的企业发展资金,而不得已以年息超过10%的高利率借贷,这种融资方式不仅成本高、风险大,而且极高的利率压力很可能压垮一个有具发展潜力的企业。
(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少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发放贷款要符合其经营目标和经营方针,即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我国的贷款业务基本上被国有四大商业银行所占据。虽然近几年成立了许多小型的商业银行,但是在贷款方面仍是国有银行占主导地位,而且众多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时偏向于对持续盈利、效绩优良国有大型企业的瓜分,而不是资信等级与财务透明度低下的中小企业。为保证银行能正常收回贷款,减少银行的坏账,商业银行对高风险的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没有兴趣。
三、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存在的问题
1、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导致对贷款过度依赖
中小企业一般资本规模较小,资金补充渠道除了自身营利积累留存收益,再就是市场融资和银行贷款,而市场融资成本较高、风险大,因此向银行贷款几乎成为其唯一的融资方式。同时许多企业为了增加经营收入,盲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导致对资金需求不断增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融资渠道的单一和银行商业化过程中偏好的转移,中小企业倒闭破产的风险加大,使得在获得银行信贷资金融资方面遭遇到更大的困难,资金的不足往往会使企业的陷入经营困境。
2、中小企业不能够准确预测资金需求问题,缺乏长期的融资策略 中小企业基于资本市场的公司融资问题的研究(5):http://www.youerw.com/kuaiji/lunwen_1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