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螟幼虫期优势寄生蜂特征生物学研究(7)
时间:2022-12-31 20:0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2。1 实验材料 寄主桑螟采自江苏科技大学蚕业研究所试验桑园的桑螟幼虫,寄生蜂由野外被寄生的桑螟幼虫啮出结茧收集得来,并采用分子生物学鉴定,进而建立室内桑螟——混腔室茧蜂寄生体系。实验用寄主是野外桑螟的子代,寄生蜂为野外寄生蜂子代。 2。2。1 寄主非选择性实验 试验方法:寄主非选择性实验即寄生是选择同一大小的同一龄期的寄主,暴露于未做过寄生的配对过的寄生蜂。称取0。5g琼脂放入50mL的蒸馏水中融化(保湿),倒入上述的塑料盒中,待其冷却,铺上一片新鲜的刚好能覆盖塑料盒底部的圆形桑叶,贴紧防治桑螟钻入桑叶一下影响寄生效果。取20头同一龄期的桑螟幼虫,放入一个干净的塑料盒内,释放1头新鲜的交配过的成蜂,寄生8h后,将寄主分装到一次性培养皿中,每天用新鲜的桑叶喂养,并记录好寄主幼虫的生长情况。待寄主开始形成蛹室时停止添加桑叶,让其形成蛹室。当成熟的寄生蜂幼虫由寄主体内啮出后,并完全取食寄主后记录下日期。寄主由L2、L3、L4、L5每个龄期每组独立实验20头组成。 实验统计:待寄生蜂成熟幼虫由寄主体内啮出后,记录下日期,为寄生蜂成熟期的发育时间。当寄主完全被取食后,成功结茧,变成深红色后,将蜂茧取出,称量成熟的寄生蜂的茧重。然后将茧小心的收入到干净的试管中,并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口,统计每组独立实验的茧数,代表其寄生率。待其羽化,记录羽化日期,为羽化的发育时间。从寄生到完全羽化,为寄生蜂的成蜂之前的发育时间。成功羽化的寄生蜂,转移到干净试管中,用纱布和橡皮筋封口,用小纱布沾取10%的蜂蜜溶液喂养,待其自然死亡时记录日期,此为寄生蜂的寿命。死亡的寄生蜂成虫用解剖刀和解剖针把后足切下来,在解剖镜下,测量后足胫节的大小。实验数据由oringe软件作图,用SSPS统计分析。 2。2。2 寄主龄期选择性实验 由于实验结果,寄主非选择性实验各龄期寄生率差异不显著,所以需要做龄期选择性实验,包括L2&L4的做选择性实验。分别选取10头大小相近的L2和L4的寄主幼虫,放入上述的塑料盒中,暴露于寄生蜂,分别统计L2和L4寄主的寄生率。得出寄生蜂对寄主龄期的偏好性。 2。3 触角感器电镜观察 触角是昆虫感觉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的表面生长着各种各样的化学感受器,通过对环境中不同化学物质的刺激,来调节寄生蜂对寄主定位、识别、取食、觅偶、交配、繁殖、栖息、防御与迁徙等行为过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样品制备:取新羽化的混腔室茧蜂雌、雄各1头,置于冰上。用解剖刀和解剖针取下完整的头部和触角,单头浸入70%的乙醇溶液中,再放入超声波中清洗,1min后,用尖头镊子去除触角表面的杂物。用2。5%的戊二醛固定,24h后再用75%的乙醇溶液冲洗2~3遍,然后再用80%、85%、90%、95%和100%的乙醇溶液依次进行梯度脱水,每个浓度下洗脱10~15min,然后在CO2超临界点干燥。然后将触角样品用导电银胶带粘在样品台上,以防止样品移动,高真空镀膜机喷碳。然后样品在JEOL的JSM-6490LV低真空扫描电子显微镜下依次观察[23-25]。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混腔室茧蜂对不同龄期寄主桑螟的非选择性试验 本试验首次在室内条件下定量测量了混腔室茧蜂对不同龄期桑螟的寄生效率。试验中,用啮出桑螟幼虫的混腔室茧蜂幼虫结茧数代表成功寄生效率。预备试验发现,混腔室茧蜂寄生1龄桑螟幼虫引起寄主死亡率过高,故统计寄生率时不考虑1龄幼虫。方差分析表明,寄生L2~L5桑螟幼虫时,混腔室茧蜂结茧数无显著差异(F=13。2, df=3, P=0。41,图3。1)。2龄寄主啮出的蜂茧数为12。7 ± 3。7头;3龄寄主啮出的蜂茧数为10。9 ± 4。2头;4龄寄主啮出的蜂茧数为13。6 ± 2。4头;5龄寄主啮出的蜂茧数为11。5 ± 3。4头。容性寄生蜂发育适合度(生殖力)与寄主龄期呈现出复杂的非线性关系[13],即寄生率一般不与寄主龄期或体型大小呈线性正相关。在预备试验中,混腔室茧蜂幼虫在寄主体内完成发育后,啮出寄主体外时立即取食寄主,且啮出取食行为进行的十分彻底,寄主整个组织均被寄生蜂的老熟幼虫取食殆尽,只保留头壳等坚硬部位。此外,无论混腔室茧蜂寄生几龄寄主,寄主桑螟均需完成整个幼虫期的发育直至形成蛹室。也就是说,桑螟幼虫必须等到寄主形成蛹室后,才啮出寄主。因此,我们认为,混腔室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龄期无显著依赖关系。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