烷基间苯二酚抑制α-葡萄糖苷酶作用的柔性分子对接(2)
时间:2023-01-26 21:45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5立题依据及内容 6 1。5。1立题依据及意义 6 1。5。2研究内容 6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7 2。1材料 7 2。2方法 7 2。2。1受体蛋白准备 7 2。2。2配体选择 8 2。2。3配体准备 8 2。2。4分子对接 10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11 3。1 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位点 11 3。2不同链长ARs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作用 11 3。2。1饱和ARs的结合作用 11 3。2。2不饱和ARs的结合作用 17 3。3增加不饱和度ARs 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作用 23 3。4不同苯环取代基ARs与α-葡萄糖苷酶的结合作用 30 3。4。1 1,3-二羟基-5-(十五烷基-8-烯)苯及其衍生物的结合作用 30 3。4。2 1,3-二羟基-5-(十五烷基-8,11,14-三烯)苯及其衍生物结合作用 34 3。5 ARs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氢键及碰撞作用综合分析 40 3。6 讨论 40 结 论 41 致 谢 42 参考文献 43 第一章 绪论 1。1引言 烷基间苯二酚(Alkylresorcinols,ARs)是1,3-间苯二酚苯环5位被含奇数个碳原子的烷基链取代的一类衍生物的总称[1]。ARs具有亲水性头部和疏水性尾部,这种结构赋予ARs两亲性特点,使得它们能够形成单分子层插入到磷脂膜中[2]。研究发现ARs存在于多种植物以及某些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体内,甚至包括海绵动物[1,3]。ARs具有多种生理生物活性,包括抗细菌、真菌、寄生虫;抗氧化;抗基因毒性;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等,同时也是一些重要酶的抑制剂,比如,脂氧合酶,乙酰胆碱酯酶,α-葡萄糖苷酶等[1,4,5]。ARs的摄入与某些慢性疾病发病率的降低密切相关[2],但关于代谢机理以及最终的代谢产物却知之甚少[6]。ARs可作为摄食全谷食品的生物标记[3]。各种关于ARs的色谱分析方法和合成方法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7-9]。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使单糖的吸收延缓和餐后血糖水平降低 [10]。目前几种人工合成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在发挥作用的同时还会产生副作用,其应用受到限制。ARs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这一特点引起了研究者广泛兴趣。体外实验证实ARs可有效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但抑制机理未知。 鉴于目前许多实验都采用分子模拟方法来开展分子间相互作用机理的先期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因此,本实验采用Discovery Studio2。1分子模拟软件将不同结构的ARs与酿酒酵母源α-葡萄糖苷酶(PDB编码为3A4A)进行柔性对接,研究其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相互作用模型与分子机理。 1。2 ARs 1。2。1谷物皮层中的ARs 在日常食用的谷物中,ARs以较高水平仅存在于黑麦和小麦中,干燥麦粒中ARs含量范围为0。015~0。3 %。在黑麦中,ARs侧链碳原子的个数15至25之间,C19:0含量最多,占30~38 % 。据报道黑麦中大约15~20 % ARs烷基链被双键、酮基或羟基取代。在小麦中,绝大多数(90~95 %)ARs侧链碳原子个数在17至25之间,并且C21:0含量最多[2,12]。ARs主要存在谷物麸皮中 ,胚乳中不含或只有微量的ARs[13]。因为ARs仅存在于谷物麸皮,所以它们在全麦和谷物的麸皮产品中含量丰富,在精制面粉和精炼油中含量却很低。在谷类食物中,不同品种的全小麦和黑麦产品ARs和其同系物的含量相差很大[3],这可能是由基因和环境等因素造成的。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