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名人微博效应及其影响名人微博把关策略(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浅析名人微博效应及其影响名人微博把关策略(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微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并对人们对待问题、看待社会尤其是对待社会公共事件的反应产生着日渐广泛的影响。
微博的实时性和便捷性吸引了众多粉丝加入其中,它的低门槛更是使得各个阶层的人群都欣然参与。然而浩如烟海的信息增加了受众选择信息的难度;监督监管的难度也因为庞大的参与体系而增加;字数140字以内这样的对信息容量的限制也使得对事件全面、真实、客观的阐释成为难事。微博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空间,这就释放了一些人的“小我”情节,甚有甚者,“本位主义”思想大肆蔓延,发表的言论成了纯粹体现演说欲、传播欲的泥淖,以上这些也使得微博对信息的把关难度加大。
从原创微博产量和微博转发量看,微博用户很明显的有着泾渭之别,一类是信息传播金字塔顶端的信息发布者;另一类是被动的媒介影响者。后者的微博很容易被微博的信息海洋所湮没。他们的微博被展示的机会远远落在了名人微博的后面。不仅如此,“名人效应”也使得名人微博引起众多用户的评论和转发,大大增加了信息传播的速率。名人对发布信息的把关是十分必要的。
然而,在海量的信息传播中,对信息内容真实性的考证就有了相当的难度。以微博常见的求救信息为例,一方面,微博用户多数为上班族,刷微博的最初动机就是发布信息或者获取信息(包括时事新闻、关注的名人的动态等),当看到了求救、求转发的信息,很多时候是出于同情心、出于直觉愿意相信受害者或者临危者而按下转发按钮,并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证;另一方面,没有把关人对微博信息进行发布前的筛选,运营商的信息管理机制的薄弱性浮出水面。尽管后来官方辟谣账号成为几大微博运营商的“标配”。但在缺乏明确的微博把关人的前提下,这些辟谣账号对海量的微博信息来说仍是杯水车薪,信息的发布更多的取决于用户的自律。由于用户的水平各有差异,名人微博又有着特殊的影响力,还是应从名人微博开始加强对信息的把关。
作为名人,姚晨自己也曾表示“人没事就好”,由此可见,她寻求的不过是助人为乐,“路见不平”发博声援,本着但愿社会长治久安、一派和谐、一团和气的朴素心里。尽管也招致“传谣”的嫌疑,但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姚晨本人么?被诟病传谣的名人仅姚晨一人么?名人对微博的把关具体应做些什么呢?
一、把关人理论
“把关人”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提出的。1947年,他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书中再次论述这个问题,指出群体传播中存在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渠道。 而网络微博中的把关人群体还没有明确的分化出来,对信息进行把关的价值标准也尚不明确,所以在名人微博中,名人自身的把关作用也就显得尤为突出。
在网络生活中、尤其是在网络微博当中,所谓的把关人是那个辟谣账号后面的辟谣小组么?微博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平台,故而才有了用户们为它取“围脖”这样的亲切昵称。在大量的微博言论里、在纷繁的博文信息中,有着太多的态度、立场和观点。各微博平台里的辟谣小组承担的不过是过滤不良信息、对不实信息和假新闻进行封锁和辟谣。与此同时,对发布不良信息、不实信息和假新闻的用户做出相应的处罚也是他们的职责。换言之,辟谣小组发挥的是依据相关规则对微博进行后续处理的作用。而把关人才是对信息进行前期过滤的,这种过滤确保了进入传播渠道的信息内容必须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的价值标准。在这一点上,把关人所起的作用和辟谣小组是完全不同的也是后者远不能及的。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