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代低氮锻炼对后代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3)
时间:2018-07-10 11:10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2测定项目与分析方法 1.2.1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在成熟期,本实验将会取1m2样段,收割使用人工并进行脱粒,自然晒干后进行称重,计算籽粒的实际收获产量,并测定每平米穗数,同时于小区中取20个单茎用于测定穗粒数及千粒重。 1.2.2干物质积累量 于越冬期、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随机选取代表性植株20株(花后取单茎),烘箱105°C杀青30min,80°C烘干至恒重,计算干物质积累。 1.2.3氮含量、氮素积累量及氮效率 将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各器官样品烘干后粉碎,以半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氮含量,计算氮素积累量及氮效率指标[12]: 氮素积累量(kg hm-2)=干物质积累量(kg hm-2)×氮含量 氮肥农学效率(NAE kg kg-1,Nitrogen Agronomy efficiency)=(施氮区籽粒产量-无氮区籽粒产量)/施氮量 氮肥吸收效率(NRE %,Nitrogen Recovery efficiency)=(施氮区氮素积累量-无氮区氮素积累量)/施氮量×100 氮收获指数(NHI %,Nitrogen Harvest Index)=籽粒氮累积量/ 成熟时植株氮累积总量 ×100 花前氮素转运量=开花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成熟期营养器官氮素积累量; 花前氮素转运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花前氮素转运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100; 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氮素积累量-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 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氮素的贡献率(%)=花后氮素积累量/成熟期籽粒氮素积累量×100;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