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后美国对古巴的政策(5)
时间:2023-09-03 11:03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因此,《赫尔姆斯-伯顿法》一颁布就激起了国际社会甚至是美国盟友的强烈反对。1996年10月,欧盟就针对《赫尔姆斯-伯顿法》发布了一项声明,声明中提到:欧盟反对美国从事一些超越国界并且有悖于国际准则的制裁措施,并且强调:“保持政治对话和促进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促进古巴重返国际社会的最适合途径 。” 此外,当时的加拿大克雷蒂安为了表示加拿大对法案的不满,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对古巴进行了长达三天的国事访问,成为当时近二十年来首位访问古巴的西方国家政府首脑。国际社会尤其是一些西方国家的抗议使美国政府在该法案实施不久后就宣布推迟6个月实施法案中的第三项条款--允许在古巴之后财产被没收的美国公司或个人起诉利用这些财产的外国公司。而且,这样的推迟始终处于无限循环之中,甚至到后来小布什总统上台之后,《赫尔姆斯-伯顿法》的第三项条款仍旧处于一种延迟实施的状态。 (三)其他制裁措施文献综述 冷战后,美国在加大对古巴经济制裁的同时还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外交孤立等方式来达到反对古巴政权的目的。 1。意识形态的渗透 美国通过经济制裁的方法不断地在外部对古巴施加压力。除此之外,美国还不断在古巴内部尝试对其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首先就是对古巴进行颠覆性的宣传。所谓颠覆性的宣传,属于美国学者乔恩•埃利斯顿所提出的三种心理战中的“白色宣传” 一类。美国企图向古巴人民灌输美国所认可的民主、和平思想,让古巴人民从思想上意识到政府的“独裁性质”,从而在内部对古巴政府施加压力,最终推动古巴向和平与民主过渡。1990年3月,美国政府以为了让古巴人民看到自由的世界是怎样的为由,斥资数百万美元设立了由“美国之音”出资和主办的“马蒂电视台”。该电视台通常播放一些新闻、音乐和娱乐等节目,在新闻节目中向古巴散播一些反卡斯特罗政府的言论,同时不断宣扬美国的“自由”、“民主”,企图煽动古巴国内的反政府情绪。对此,卡斯特罗就曾经评价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古巴进行的那种宣传轰炸:每周500多个小时的电台广播,发布各种口号,煽动、颠覆、犯罪、破坏 。” 其次,美国还通过与古巴的民间交流来达到意识形态渗透的目的。例如:美国政府鼓励古巴民众之间文化、宗教、体育等方面的交流;允许向古巴的私人农场等非政府性质的组织或者团体销售农产品;两国之间可开通直邮服务来弥补普通载物服务的缺失。这一系列与古巴非官方、非正式的接触,看似是援助古巴人民,实则是意识形态的渗透。美国清楚得知道,光靠鼓励移民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反而会增加本国经济、就业方面的负担,只有古巴社会内部自己进行“民主”才是最好的办法。但是,古巴社会内部缺乏“自由”的社会大环境来使民众产生这样的变革思想,所以美国就尝试着从古巴民间入手,试图加强与古巴之间的交流进而将美国的一套价值观念输入民间,从而建造一个市民社会。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