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叙事研究(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文学论文 >

功夫熊猫系列电影的叙事研究(2)

而内聚焦视角,“根据焦点的稳定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三种亚类型:固定内聚焦型、不定聚焦类型和多重聚焦类型” [1](p29)。

在固定内聚焦型中,叙述视角始终来源于同一个人物,即“被叙述的事情通过单一人物的意识现出” [1](p30)。

在不定内聚焦型中,叙述视角来自于几个不同的人物,但又不同于上文提及的非聚焦型视角。这种视角“在某一特定范围内必须限定在单一人物身上” [1](p30),也就是说,它是一种不同的人物对同一个人物根据自己的感官与意识做出主观性评价的内聚焦视角。

而多重内聚焦型则是指同一件事情被不同的人多次叙述,以便“产生互相补充或冲突的叙述。” [1](p31)

在以上三种亚类型的内聚焦视角中,不定内聚焦视角和多重内聚焦视角运用得较为频繁。

首先,不定内聚焦视角主要体现在一整部电影站在几个主要人物的角度的来叙述整个故事内容。以该系列的第一部电影为例,这部电影主要由太郎事件和熊猫事件构成。而这两个事件涉及众多的人物视角承担者。

太郎事件主要涉及了乌龟、老虎、浣熊、熊猫和太郎五个人物视角。影片刚开始不久,乌龟大师选阿宝刚为“龙武士”,而浣熊师傅极力反对时,乌龟就暗示了太郎事件,“不管我选择了谁,不仅是给山谷带来和平,也是给你。”后面,继续由盖世五侠之一的娇虎讲述太郎事件:浣熊师傅知道太郎心术不正,不惜武力夺取龙之卷轴,伤害和平谷居民的生命。他竟对太郎手下留情,险些铸成大祸。最后,太郎由乌龟大师收降,关押在地牢中。这时,视角发生了第一次转折,由乌龟叙述视角转向娇虎视角。娇虎的叙述视角向观众交代清楚太郎从备受师父宠爱到被关押地牢的原因,使得叙述的故事情节得到细化和补充,使得观众对于太郎有初步了解,对乌龟大师的暗示话语有所明白。这样的视角转化促使观众更加集中观看影片,对太郎产生独特而又真切的个人见解。这就是不定内聚焦视角的独特魅力所在。随着影片情节的深入,太郎借助探监时留下的一根鸭毛,挣脱枷锁,重返和平谷复仇。遇到浣熊师傅,他责怪浣熊师傅,当乌龟不选择他为龙武士时,浣熊师傅什么都没做。而浣熊师傅却说,太郎本来就不是龙武士。并且他对太郎的自豪骄傲,促使他蒙蔽双眼,导致太郎作恶多端。这两人的相遇,是从浣熊和太郎两个人的角度对太郎事件进行叙述补充的。此时,叙述视角发生两次转折,情节发生了冲突。浣熊和太郎就太郎落选龙武士一事发生了争吵,甚至斗争。此时,不定内聚焦视角的运用,对故事情节产生推动作用。两人在各自的角度看待同一件事情的不同看法,促使观众运用自己的感受来理解冲突,梳理情节。在这种视角下,观众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影片中来,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和冲突。而熊猫阿宝对战太郎的情节则是从熊猫的角度对太郎事件的一个补充,叙述视角又发生改变。源Q于W优H尔J论K文M网WwW.youeRw.com 原文+QQ75201.,8766

综上所述,关于太郎事件,视角的承担者有五个人物,产生四次变化:乌龟—娇虎—浣熊—太郎—熊猫。经过多次的人物视角转化,叙述的故事完整性得到补充,故事的真实也愈加趋于可信。毕竟,一家之言,不论是乌龟的暗示,娇虎的叙述,浣熊的推辞,太郎的埋怨,还是熊猫的话语,都不能代替故事的真实。众家之言,才能让观众越加地了解故事的完整性与真实性。

熊猫事件也运用了不定内聚焦视角,有四个人物视角承担者,发生了三次视角转变:乌龟—浣熊—盖世五侠—太郎。这种多重视角的独特运用,对熊猫阿宝来说,使得自我认识更加深入,突出了阿宝从小人物成长为有作为的英雄的心理变化过程;对盖世五侠和浣熊师傅来说,他们起先对阿宝不认可、排挤,到后来理解、帮助、引导,凸显出各自的人物形象和个性,也间接地使得熊猫阿宝的形象在此过程中逐渐丰满,立体和生动;对乌龟来说,凸显出他的智慧和循循善诱;而对观众来说,似乎感同身受,更好地理解阿宝的情绪变化与成长蜕变。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