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重要害虫及其天敌对咖啡酸甲酯的发育响应及机理(8)
时间:2024-06-30 10:30 来源:95592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1.4.5斑痣悬茧蜂 斑痣悬茧蜂Meteoruspulchricornis属膜翅目、茧蜂科,具有广泛的鳞翅目寄主,如舞毒蛾,棉铃虫,斜纹夜蛾等。广泛分布在古北区,既可以两性生殖又可以孤雌生殖。本实验所用斑痣悬茧蜂为孤雌生殖。以斑痣悬茧蜂寄生黏虫为例,从卵到幼虫的发育时间为8~9天;从幼虫到成虫羽化需要6天。随着寄主龄期的增加,寄生蜂的寄生率也随之降低。寄生4龄寄主后,寄生蜂胚胎仍然封闭在浆膜细胞膜中,在产卵2天后从卵巢绒毛中孵出。随后,从周围的浆膜细胞膜出现1龄寄生蜂。浆液细胞在产卵后3.5天变成畸形细胞。一个斑痣悬茧蜂胚胎导致约1200个畸形细胞,寄生在6天 前,数量保持不变,但在7天后急剧下降。 1.5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1.5.1研究目的与意义 由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环境友好性、安全性及害虫防治方面的有效性,因此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可作为生物杀虫剂的原材料。咖啡酸甲酯是一种具有显著害虫抑制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但有关咖啡酸甲酯调控斜纹夜蛾幼虫发育历期的生物测定及机制,特别是其对害虫天敌寄生蜂的研究尚未涉及,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很有必要。本研究有助于明确斜纹夜蛾及桑螟经饲喂咖啡酸甲酯后的发育特征,阐明咖啡酸甲酯调控害虫发育的生理机制;揭示咖啡酸甲酯对斑痣悬茧蜂适合度参数的影响以及在三层营养级内的传递效应;为初步阐明咖啡酸甲酯影响寄生蜂适合度实现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从而为开发咖啡酸酯类害虫抑制剂提供新的视野及途径。 1.5.2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植物次级代谢物质-害虫-寄生蜂”三级营养关系为研究体系,从咖啡酸甲酯影响桑螟,斜纹夜蛾及其寄生蜂斑痣悬茧蜂的生长发育入手,深入探究咖啡酸甲酯对寄主生理机制的影响,进而观测其发育过程中的行为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转录组技术阐明寄生蜂对外源化合物的解毒机制。主要包括: (1)咖啡酸甲酯对斜纹夜蛾及桑螟发育的影响; (2)咖啡酸甲酯对斜纹夜蛾幼虫关键解毒酶酶活的影响; (3)咖啡酸甲酯对斑痣悬茧蜂生活史特征的影响; (4)斑痣悬茧蜂寄生经咖啡酸甲酯处理后的斜纹夜蛾的子代发育表现; (5)基于转录组学分析斑痣悬茧蜂对外源化合物的解毒机制。 1.5.3技术路线 第二章实验材料和方法 2.1实验材料与仪器 2.1.1供试昆虫 斜纹夜蛾及桑螟 供试斜纹夜蛾和桑螟2016年采自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实验基地,室内饲养在25±2°C、相对湿度65±5%和12:12(D:L)光周期的养虫室中,人工饲料喂养。寄主从初孵卵至4龄幼虫都饲养在直径20cm,高8cm的平底玻璃缸中。进入5龄后,将老熟幼虫移到直径为5.5cm,高为1.5cm的一次性培养皿中单头饲养。化蛹后,将蛹移到40筛目尼龙纱网的木制框架笼子中用于成虫羽化和产卵,提供折叠的A4白纸片作为产卵的介质,并用10%(w/v)蜂蜜水作为成虫的食物来源。斜纹夜蛾雌蛾一般2~3d开始产卵,每日收集一次产卵纸,并更换新卵纸。斑痣悬茧蜂斑痣悬茧蜂由2016年夏季采自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试验桑园的斜纹夜蛾幼虫体内啮出获得。将蜂茧置于(2cm×10cm)玻璃试管内,成虫羽化后每日饲喂10%(w/v)蜂蜜水。取羽化后6d的雌蜂,以斜纹夜蛾幼虫作为寄主繁殖斑痣悬茧蜂。在圆形透明塑料盒中,配置1%琼脂保湿,琼脂上放置一片圆形桑叶,将20头3龄斜纹夜蛾幼虫暴露给2头6~8日龄的斑痣悬茧蜂,寄生12h后移除寄生蜂,并将寄生过的斜纹夜蛾幼虫单独饲喂。待寄生蜂幼虫啮出并成茧后收集蜂茧,保存备用。饲养在:温度25±2°C、相对湿度65±5%和12:12(D:L)光周期的养虫室中。 (责任编辑:q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