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甘膦对中华龟卵孵化及幼体表型的影响(2)_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移动版

毕业论文 > 生物论文 >

草甘膦对中华龟卵孵化及幼体表型的影响(2)

草甘膦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成为环境污染的污染源。农民在除草过程中使用的草甘膦只有一小部分会作用于植物,大部分都会进入土壤,因为草甘膦比较难降解,所以在农田里堆积,形成土壤污染。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因为接触到污染物,通过觅食等途径进入生物体,从而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作用。而在雨水的作用下,草甘膦残留物也会在水这一媒介的带领下,进入水体,而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作用。

草甘膦对鸟类、哺乳动物、实际无毒的鱼类和水生脊椎动物具有轻微的毒性[7]。国外研究表明草甘膦在水中的半衰期是从12天至10周[8]。在土壤中的平均半衰期为47天,土壤颗粒强烈的吸附着草甘膦,使其不容易浸出[9]。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两栖类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严重的种群衰退现象,其中农药对两栖类动物生存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报道了常见

中华龟(Chinemys reevesii)俗称乌龟、泥龟,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乌龟属,是我国特色水产品之一,中华龟是龟属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而国外主要分布在日本和朝鲜[10]。在《本草纲目》中将中华龟奉为食补和药补的上品,具有滋阴补血等功效。近年来,由于中华龟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逐渐被人们认可,市场上对中华龟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人工养殖中华龟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不少甲鱼场转向龟养殖业。由于中华龟的生境大都靠近或处于农药使用范围内,农药在使用过程中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这些水体,从而对中华龟及其繁殖造成影响,进而通过食物链影响人类健康。

现如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草甘膦制剂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影响”这一课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得出了比较完善的结果,但是基本上没有已经发表的研究是关于草甘膦对爬行动物的胚胎的影响。为此,本次课题开展了常见农药草甘膦对中华龟卵的孵化及对幼体表型的影响的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草甘膦对中华龟卵的影响,具体来说,我们的实验重点为草甘膦对胚胎的生存与发育,孵化出幼体体内残留的污染物量以及对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草甘膦的合理利用和爬行动物资源保护提供基本资料,也可为中华龟养殖环境的生态风险评估及相关渔业污染事故处理提供科学依据[6],也可成为环境污染的指示性动物。

现有的国内外研究表明除草剂草甘膦农药确实会对多种生物机体产生肝脏毒性、生理毒性、遗传毒性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无研究表明农药具体对肝脏及其他系统的代谢功能和细胞增生影响的机制和途径,以及各个器官对草甘膦的敏感性,为更好的了解这个事实,应该做更多关于草甘膦制剂的研究,来确定其产生损伤的途径和对其敏感的生物标志物,从而更好的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研究从创新角度出发选择了孵化率、幼体的肝和尾的质量、蛋白质浓度、ATP酶活性和CAT酶活性五个指标进行草甘膦对中华龟胚胎及幼体的影响的研究。肝脏是身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器官,它在身体内主要有清除毒素,储存糖原等功能。而农药进入生物体内会通过血液流转进入肝脏,对肝脏系统产生影响。大部分学者致力于研究草甘膦对肝脏组织功能及结构的影响,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浓度处理后的鲫鱼肝细胞中出现了一系列的亚细胞结构形态病变[11]。草甘膦处理的肝细胞主要变化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以及内质网空泡化,这种核结构改变大多是细胞不可恢复性损伤的标志,标志着生物体内出现细胞死亡或坏死[12],是一种不可逆的死亡,本研究根据其他学者研究的内容和经验,添加了肝脏和尾的质量这一研究项目,从幼体器官质量着手研究草甘膦对幼体发育的影响,确定草甘膦是否会影响幼体表型的发展和生长。生物体内存在着多种不同功能的酶,而本实验选择ATP酶和CAT酶作为研究对象,这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两种生物酶,是生物体不可或缺的催化剂,而本实验选择这两种酶作为研究对象更具有说服性和代表性。在生命活动中,ATP酶不仅参与了生命体的能量代谢、物质运送、氧化磷酸化等重要的生化过程,而且由于它与膜上的磷脂结合状态的变化而影响膜的其他功能,因此ATP酶也是一项评价污染压力和离子混匀你能管理的生物学指标[13]。过氧化氢酶(CAT酶)主要功能是催化体内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是生物演化过程中一种防止生物系统过氧化的关键性酶。过氧化氢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各个组织中,其中肝脏组织的浓度最高。选择这两种生物酶在研究农药对生物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责任编辑: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