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决策模型及其应用考虑主观因素的投资组合方案(2)
时间:2020-06-26 09:16 来源:毕业论文 作者:毕业论文 点击:次
5.3 改进方向 17 6. 研究的展望 19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附 录 21 1. 引言 风险决策,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行为选择。传统的风险决策大多是基于理性投资的角度,即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方案时遵循主观效用最大化原则,规避存在的主观因素,如情绪、情感、文化特点等的影响而建立数学模型。然而研究表明,由于不同个体的生长环境、当时情绪的影响,即便是对同一风险决策,持有不同态度的投资人有可能做出不同的投资决策。 目前关于风险决策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过程模型(六阶段模型、七阶段模型)和基于认知一情绪的因素模型(EU模型、风险即情绪模型)。前者把人们的决策过程固定化、完全理性化;后者则把风险决策行为归结为认知和情绪的总和,忽略了客观因素对风险决策行为的影响作用,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充分把握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而系统地研究风险决策问题建立决策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成了每一个决策者都设法解决的难题。 本文为了克服主客观因素对风险决策的影响,并可运用到投资组合中,主要研究了一下问题: 分析传统的风险决策模型:研究西方经典风险决策模型,总结其优点与不足,为考虑主观因素建立模型打下基础。 主观态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标:根据调查就成就动机影响、决策风格影响、情绪影响三大主观因素对风险决策的影响高低,利用模糊数学的原理,给定各因素合理的权重系数。 (3)将主观风险系数作为一个指标,考虑环境风险的同时,以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将投资组合的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二次规划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的解决思路如下: 首先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整理得出影响风险决策三大主观因素:成就动机影响、决策风格影响、情绪影响,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建立主观态度的综合评价指标。 其次,综合环境风险因素和主观态度影响,建立投资组合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因为目标的确定过于多会大大增加风险决策的失误率,因此在此基础上,将该多目标规划问题转化为单目标二次规划问题。 然后,选取多只类型不同的金融项目(稳健型、波动型、ST等)根据以往数据,利用上述模型进行分析优化,得到投资组合的较优方案。 最后,根据实例进行稳定性分析和灵敏度分析,指出模型优缺点及改进风向。 2. 西方经典决策理论简介及主要问题 2.1 西方经典决策理论简介 对于风险决策传统的西方经济学采用概率统计的方法解决。其通常假定人们做出的决策是理性的。亚当•斯密将决策者定义为经济事件中效用最大化的理性人,个体行为时基于理性心理选择的结果。主要有一下几项经典理论: (1)预期效用理论 1944年,约翰•冯•纽曼和奥斯卡•摩根斯坦提出了“预期效用函数”。其中,预期效用指在不确定情况下可能得到的各种结果效用的加权平均数。优点在于每一个决策者都有一个实值的效用函数,可通过不同备选方案决策出最佳方案。但是该理论是建立在4个重要假设的前提下,即相消性、传递性、占优性和不变性。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并不遵循这些原则,这也使得预期效用理论的可行性不高。 (2)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和莫斯•特沃斯基共同提出。该理论认为投资者在风险条件下的选择可分为编辑阶段和估值阶段,并将前者理论相结合提出了决策权重概念。这一理论使得许多违背前景理论的现象得到了较好解释。但是,这远没有考虑到全部因素,如人的个性,文化差异和环境影响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这些差异背后的规律等等。 (责任编辑:qin) |